瑙鲁,太平洋上的一颗珍珠。尽管陆地面积只有21.1平方公里,但这个由一个独立的珊瑚礁岛及周边海域构成的岛国,仍以其旖旎的热带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1月18日,在瑙鲁国际机场附近的海边,几名男子使用渔网捕获海产品。
1月18日,在瑙鲁阿尼巴雷湾,一名男子使用渔网捕获海产品。
1月18日,在瑙鲁阿尼巴雷湾,人们在海面上戏水休闲。
1月18日,在瑙鲁阿尼巴雷湾,一艘游艇在海面上行驶。
瑙鲁政府当地时间1月15日发布声明,宣布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同台湾当局断绝所谓“外交关系”,愿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新华社当日在瑙鲁聘用报道员并设立报道点。15日当天,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紧急抽调记者赴瑙鲁。
16日下午3点20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新华社悉尼分社首席记者梁有昶来电:“王申,现在,马上把你的护照首页拍照给我,办瑙鲁签证用!”
这通电话之后,时间也变得像长出了翅膀,加速前进。约一个半小时后,我收到反馈,签证已办好,去瑙鲁的机票在确认中。再过半小时,机票落实,起飞时间是17日早上8点20分,起飞地点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而此时,我正坐在墨尔本公园13号球场中拍摄澳网比赛。
在比赛间隙,顶着刺眼的阳光,我“刷”到了从墨尔本到布里斯班的最后一班飞机,当晚20点50分起飞——留给我的时间只剩下3个半小时。于是,我提前结束澳网拍摄,回酒店收拾行李,打车到墨尔本机场,在机场把澳网比赛图片发回编辑部……直到坐上飞机那一刻,我才喝上了下午以来的第一口水。
1月17日一早,经过不到5小时的飞行,我抵达瑙鲁机场。
1月17日,新华社记者乘坐的客机抵达瑙鲁机场。
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作为瑙鲁政府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愿同中国复交后首位进入瑙鲁的中国记者,我很荣幸可以来此见证、报道。面对陌生的环境,我也不免有些紧张不安。
不过,当我踏上瑙鲁的土地,这份紧张和不安就慢慢消失了。这里的阳光像是免费的馈赠,民众也如同阳光一样充满热情、富有色彩感。
1月18日,在瑙鲁国际机场附近的海边,一名男子使用渔网捕获海产品。
我随即抓紧拍摄了瑙鲁议会大楼、博物馆、二战纪念碑等知名景点。这些景点不大,但都体现出这个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文化特色。鱼市场不远处的沙滩旁,碧蓝的海面一望无尽。椰树掩映之下,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冲刷着不远处的珊瑚礁,溅起点点浪花。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在沙滩上投下最后一抹橘黄色的光亮,当地儿童追逐、嬉戏着,人们在附近的球场里打篮球和网球,散发着激情和活力。我上前拍照时,都会先询问“我可以拍照吗”,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可以”。孩子们还围着我,要看我拍摄,还会兴奋地问“我拍得帅不帅啊”。
1月17日,儿童在瑙鲁鱼市旁海滩玩耍。
1月17日,儿童在瑙鲁鱼市旁海滩玩耍。
1月17日,儿童在瑙鲁鱼市旁海滩玩耍。
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瑙鲁的建设和发展,早就有了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在瑙鲁岛西南部,一座现代化码头已初具规模。这是由中资企业承建的艾沃港码头升级改造项目,它不仅为当地人带来先进技术和就业机会,还使这个太平洋岛国扩大了同外部世界的连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艾沃港码头,我遇到了27岁的西尔维斯特,他是第一批参加项目建设的瑙鲁员工,跟着中国工友从零学起,不仅学会了捆扎钢筋的技术,还学会了不少中文。
西尔维斯特告诉我,如今他的收入是先前做家政服务员时的两倍,使他能更好地照顾家中的三个孩子。听说瑙鲁政府宣布同台湾“断交”、愿同中国复交,西尔维斯特对此感到高兴,他期待今后能与中资企业共同成长,参与更多项目建设。
朱伟是中国港湾瑙鲁艾沃港码头的生产经理,见证了这里5年来的发展。如今,眼看项目正一点点从蓝图成为现实,朱伟为自己过去几年来的努力感到自豪,期待着自己亲手参与的项目能为瑙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月17日,在瑙鲁艾沃港码头升级改造项目工地现场拍摄的朱伟。
目前,中国港湾在瑙鲁还致力于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项目生产经理刘烨说,瑙鲁目前主要靠柴油发电,不仅成本高,还对环境造成污染。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当地供电情况,降低发电成本。
夜幕降临,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赶回酒店发稿。乘车途经海边公路,尽管身体有些疲惫,但内心仍旧兴奋。
耳畔,太平洋的涛声不时传来,一阵又一阵。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
记者:王申
视频:陈国龙
编辑:林立平、刘金海、程婷婷、吕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