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中东盟友,躲在幕后操纵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余敏
近来发生在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美国总统奥巴马异乎寻常地低调。对突尼斯动荡,他只是口头表态;对埃及骚乱,他一度反应迟缓;对军事打击利比亚,他让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尽风头。一时间,人们都在猜奥巴马到底在盘算什么,背后又搞着什么小动作。
保持低调的两大原因
奥巴马的低调,舆论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奥巴马本质上是个“冷静”的人,当上总统之后,并不主张使用武力推行美国式民主。
奥巴马律师出身,大学时学过国际关系课程。2004年进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后,他对国际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据说,奥巴马读过哈佛大学教授鲍瓦尔写的描述种族屠杀的书,作者主张,美国应为阻止发生在外国的种族屠杀而广泛干预。奥巴马看完书很激动,与鲍瓦尔长谈4个小时,还请鲍瓦尔当自己的外交政策顾问。那时候,他脑海里有点“为人权而战”的“冲劲儿”。
但奥巴马也记得美国资深外交家乔治·柯南的话:用武力解决人权问题,往往会带来糟糕的结局。2002年,离伊拉克战争爆发还有半年,柯南就说,如果美国动武,“你知道在哪里开始,但不知道在哪里结束”。奥巴马很认同这种说法。2006年,奥巴马在演讲中说,硬让别的国家接受民主、并以人道主义的名义轰炸他国,这令美军疲于奔命。奥巴马在竞选时,批评小布什到处动武,“把美国引上自杀道路”。因此,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不怎么出头的特点,这也是他比较现实的一面。
其次,入主白宫后,奥巴马的中东策略,在执行中显示出“不干涉”的特征。2009年6月,奥巴马在埃及开罗谈到“推广民主”时说,一个国家不可能把某种政权形式强加给另一个国家。这让当时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听着很安心。对伊朗,奥巴马也一改美国以往的态度,不再使用“邪恶轴心”之说。2009年6月,伊朗发生政治动荡,奥巴马当时正劝伊朗总统内贾德放弃核计划。他评估了形势,决定对这场所谓“绿色革命”只给予口头支持。
但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却是个喜欢“维护人权”的人。当了国务卿以后,她身边一批年轻人整天琢磨着用“软实力”输出“颜色革命”。伊朗动荡的高峰时期,国务院有个年轻雇员科恩,擅自联系了微型博客“推特”公司,让他们暂停升级服务器,以免妨碍伊朗的抗议者们用微博传递信息。白宫对科恩公然违反奥巴马的“不干涉”政策极为恼火。知情者说,要不是希拉里护着,奥巴马肯定炒了科恩。
小动作搞垮穆巴拉克
但在奥巴马眼里,盟友可以抛弃,立场可以转换,美国的利益永恒不变。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发生动荡后,奥巴马表面低调,私下却一直没闲着。
2010年8月12日,奥巴马给自己的外交政策团队发了一份长达5页的备忘录,让大家评估中东和北非形势。那时,他已经得到情报,这两个地区的一些民众开始对国家政权越来越不满。对此,奥巴马没有掉以轻心,坐视不管。他让顾问们评估一下,支持现政权、维护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的稳定,到底符不符合美国利益。官员们在白宫畅所欲言,最后得出不少结论,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埃及的,认为穆巴拉克并非“碰不得”,这位埃及总统虽然在中东和平进程上与美国合作,但他主要为了埃及利益,而不是美国利益。奥巴马对此表示认可。
2011年1月,埃及乱了起来,但奥巴马并未立刻采取行动,而是观望。那时候,突尼斯已经乱了。但在一次国会发言中,奥巴马只是赞扬突尼斯示威者,对埃及却闭口不谈,这让突尼斯的反政府力量信心倍增,直至推翻突尼斯本·阿里政权,而埃及反对派却很失望,觉得奥巴马还在支持穆巴拉克。但实际上,奥巴马那时已做出决断:穆巴拉克没用了。
1月29日,奥巴马派前驻埃及大使威斯纳担任特使,去见穆巴拉克,并告诉他“最好是转向真正的民主”。1月31日,穆巴拉克会见了威斯纳。第二天,穆巴拉克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任期完就交权。很快,奥巴马打电话给穆巴拉克,问他能不能立刻交权。穆巴拉克说“不行”,因为按照埃及宪法,如果总统下台,60天内就要大选。迅速交权只会便宜了埃及国内激进的反对派穆斯林兄弟会。然而,奥巴马觉得没必要让穆巴拉克待那么久。挂了电话后,他很快发表声明,要求埃及的权力转移“马上开始”。这一说法让穆巴拉克虽然很愤怒,但却无力回天,甚至奥巴马的不少下属也没能适应他这么快的转变。
新干预方式带来的尴尬
美国只表表态就能让一些国家政权颠覆,这缘于它在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多年来形成的强大影响力。像埃及,每年从美国拿到大量的援助,美国的势力也已经渗透到该国政治方方面面,一有风吹草动,当权者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舍弃。凭借这一实力,奥巴马探索到了新的干预方式:不带头,但想做的事要做成。
在也门,奥巴马的手法与对付穆巴拉克如出一辙。在反恐战争中,也门总统萨利赫是美国盟友,允许美国在也门境内打击恐怖分子。当也门出现反萨利赫的游行示威后,奥巴马一度并不想动他。然而,也门国内要求萨利赫下台的声浪越来越大。奥巴马觉得,如果也门乱下去,会影响美国反恐大局,于是决定放弃萨利赫。萨利赫拖延多时,才同意5月22日签署协议,进行权力交接。有分析说,萨利赫之所以对放弃权力如此犹豫,就是看到了穆巴拉克等人的下场,才心有不甘。
对长期和美国作对的叙利亚,美国一直比较强硬。4月29日,奥巴马宣布美对叙实施“人权制裁”。5月18日,他下令冻结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等7名高官在美资产。
在利比亚,法国等国3月下旬开始空袭行动,奥巴马看得清楚:美在利比亚利益不多,也没太多的干预理由。于是,他故作潇洒,开战之际出访巴西,和当地孩子踢起足球。此举释放出一个信号:北非的事情,让法国人忙去吧。
对奥巴马的“新策略”,国际社会评价不一。日本媒体认为,美国的政策令人难以容忍。奥巴马从美国战略利益出发,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对穆巴拉克起初是保,后来又抛弃,使盟友心寒。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只会越来越少,阿拉伯国家新成立的政府也未必配合美国的中东政策。
事实上,奥巴马慢慢也发现自己很尴尬。当他抛弃穆巴拉克时,埃及反对派一片喝彩。但现在,埃及临时政府对美国态度明显冷淡,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以及伊朗倒是十分亲热。在今年9月的埃及大选中,穆斯林兄弟会由于在民众中很有市场,也可能会大有“收获”。这对美国未必是好消息。
为此,奥巴马也试着调整。5月19日,奥巴马发表讲话,强调会把推动中东、北非地区的民主放在首位,高度评价发生在突尼斯和埃及的变革。他表示:“我们的信息很简单,如果你能够冒险进行变革,你就会得到美国百分之百的支持。”他同时称,美国将向埃及、突尼斯投资,推动中东和北非的经济复苏。这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新定位”,也算得上奥巴马打破“低调”之举。
2011-05-26 14:34 《环球人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