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从武器效应观看美国核战略变化

字号+作者:文双发 赵必珊 汪新红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2-07-06 09:4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以来,美国核战略的主导认识是扩大物理毁伤效应,但对部分对象不足以产生威慑效果。未来美国可能根据不同对象,辅之以心理战实施核'...

   从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以来,美国核战略的主导认识是扩大物理毁伤效应,但对部分对象不足以产生威慑效果。未来美国可能根据不同对象,辅之以心理战实施核威慑6YN品论天涯网

  在核实力的对比中,美国拥有相对于被威慑对象的优势,对无核国家威慑时更是形成了一边倒的绝对优势。但从历史事例来看,美国并没有对每一个国家都成功实现威慑。这是为什么?6YN品论天涯网

  要解释这一现象,必须考察武器效应。军事学家通常把武器对物质实体和人体机体的硬毁伤称为物理效应,把武器对人心理的软毁伤称为心理效应。武器效应是武器的物理效应和心理效应的统一体。6YN品论天涯网

  战争史上,拥有先进武器的一方并不必然取得战争胜利,相反以落后武器战胜新式武器的战例屡见不鲜。因此,有效的威慑,实质是物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厢情愿地实施实力作用而不考察对方心理情况,或者熟知对方心理状况而缺乏应有的实力,都不能达到预期的威慑效果。6YN品论天涯网

  从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以来,美国核战略的主导认识是重物理效应、轻心理效应。但未来美国可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社会心理,辅之以有效实战和心理战,来提高核威慑的效果。6YN品论天涯网

  以核武力优势为威慑基础6YN品论天涯网

  在美国这个核大国里,武器的心理效应观念在核武器上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6YN品论天涯网

  这不是说美国关于核武器的认识先天缺失心理效应观。其实,美国在初次使用原子弹时,已经考虑到如何实现心理效应以充分发挥原子弹打击效果的问题,其结论是把原子弹投在“一个会对尽可能多的日本人‘造成深刻心理影响’的地区”。6YN品论天涯网

  时隔十个月,美国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核战争、核战略、核政策的专著《绝对武器》,开篇就提出要从武器的心理效应上来认识原子弹,并引用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关于原子弹效应的认识:“制造恐怖……是原子武器所固有的作用。”该书作者也敏锐地认识到,政治家们在制定核政策时,对核武器心理效应“影响的程度或影响所及的方向,丝毫也看不清楚”。6YN品论天涯网

  但这一认识此后并没有得到发展。大量资料显示,自广岛原子弹爆炸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物理毁伤能力后,原子弹实战观念一直在美国占主导地位。核武器心理效应观在还没有发育成长起来时,就因核武器强大的物理效应而被实用主义思想淹没。6YN品论天涯网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说:“有了原子弹,我们就得使用它。”此后,杜鲁门的后继者一直以这一思维方式认识原子弹,没有从根本上偏离过。朝鲜战争期间、印支战争期间、50年代台海危机期间,美国总是试图使用或威胁使用原子弹,可以说就是杜鲁门原子弹实用主义观念的一以贯之。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单方面拥有核力量,拥有原子弹独一无二的物理毁伤效应。6YN品论天涯网

  当苏联打破美国核垄断,美苏共同面对如何应对对方核打击时,两国殊途同归,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增加核武器当量和增加核库存量,追求核力量优势以扩大物理毁伤效应震慑对方。6YN品论天涯网

  冷战期间,基于美苏核力量对比的结果,美国核战略不断因时因势调整,曾出现核威慑思想高潮。但这并不是因为根本思想发生变化,而是不得已为之。6YN品论天涯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核战略的调整反映了美苏两国核力量优势地位此消彼长的历程,是美国面对苏联核力量发展势头的无奈之举。当美国处于优势时,核战略表现出游刃有余的姿态,如艾森豪威尔期间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肯尼迪期间的灵活反应战略;当美国处于均势时,核战略则表现出维护现状的意图,如尼克松时期的充足战略、卡特时期的抵消战略;当苏联核力量持续增长时,里根时期则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尽管核战略在调整,但美国并没有停止发展核力量、增加弹头库存量行为,而是采用战与慑两手准备,主要是战,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强打击能力、实行核实力对抗上。6YN品论天涯网

  冷战结束,失去了与之抗衡的对手后,美国仍然没有放弃核实战。美国2002年《核态势评估报告》强调发展新式核武器适应实战、小布什总统强调核武器实战用途,都体现了这一势头。军事学家预料,在没有了苏联这个强大的抗衡力量,在突破了核武器技术限制研制出附带效应小的新型核武器后,美国核实战很可能会成为现实危险。6YN品论天涯网

  总而言之,从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到现在,美国关于核武器效应的主导认识并没有根本变化。它一直追求核武力优势,致力于增强、扩大核武器的物理毁伤效应,并以此作为核武器全部价值基础,实施核威慑。6YN品论天涯网

  单一实力优势不能形成有效威慑6YN品论天涯网

  就核实力而言,美国毫无疑问拥有实施核威慑的充分基础。但是,单一的实力优势不能形成有效的核威慑。6YN品论天涯网

  由于原子弹的巨大物理效应在打击中易产生收益递减效应,核物理效应优势并不能产生绝对、等量的毁伤效应,因此,尽管美国保持有核弹头量的优势,但事实上不能产生相应的物理毁伤效应。换言之,在核战争中,原子弹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是战略优势的保障。6YN品论天涯网

  不同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对原子弹的效应也有不同理解。通常情况下,武器的刺激强度越大,个体的心理反应越大,但这种“刺激—反应”心理模式只在人的心理承受力阀值下存在。当刺激强度超过了心理承受力阀值后,个体不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6YN品论天涯网

  同时,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价值取向,是影响战争意志的深层次因素。比如,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不畏列强、抗击侵略置生死于度外的内在性格,具有浓厚积淀和稳定形态,所以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战争意志是任何先进的武器都战胜不了的。而有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倾向于注重生命的观念,在战争中宁可投降也要保全性命。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价值观不同,其战争意志也不同,同样物理效应的武器对其心理的软毁伤也不同。6YN品论天涯网

  对此,曾有俄罗斯军事专家指出,“对于那些恐惧核战争的国家来说,敌人所拥有的核武器的数、质量并没有特殊意义。”反过来也是同样道理。所以,单纯从实力基础来讲,美国实施核威慑并不能对所有对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6YN品论天涯网

  威慑本质上是一个在实力基础上进行心理较量的过程。虽然很难对心理效应进行量化评估,但从历史来看,美国因缺失武器心理效应观,降低了原子弹武器的综合效能。在美国实施核威慑的事例中,既有成功例子(如,伊拉克战争中为慑止伊使用化学武器实施的核威慑),也有不成功例子(如,从朝鲜战争开始多次对中国实施的核威慑)。所以,美国的核威慑效果事实上不具有普遍意义,对某些对象来说,这只是一种武力炫耀的形式。6YN品论天涯网

  其实,毛泽东早就对如何认识原子弹下过结论,他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他事实上告诉了美国人,原子弹对中国人不会产生他们预期的心理效应,同时也预言了美国对中国核威慑的必然失败。但是,这一结论并没有引起美国重视,以后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核威慑,都以失败收场。而美国的失败却增强了中国挫败核威慑的信心和决心。美国以大规模毁灭效应作为对实施核威慑的实力基础,并不会达到其预期效果,但这并不是说,美国就会停止对他国实施核威慑。6YN品论天涯网

  美国未来调整核威慑策略6YN品论天涯网

  片面增强武器的物理毁伤能力、增加武器的数量,而忽视对方心理这个因素,想取得战争胜利,是一厢情愿。有时尽管拥有新式武器,因使用不当,激起对方的仇恨心理和抵抗心理,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高明的统帅从不追求单一的武力优势,总是通过武器物理效应来实现其心理效应,达到打击敌人战争意志的目的,以夺取胜利。6YN品论天涯网

  在现代战争中,对这一认识最有体会的当属美军了。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军不断总结经验,摒弃了单纯的技术观念,放弃单纯地以强物理效应武器进行攻城摧坚的旧思想,而代之以摧毁对方战争意志为目标充分发挥武器物理效应的新思路。经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实践检验正确,最终形成为震慑战、基于效果作战等理论。先进的武器在战争中实现了应有的价值。6YN品论天涯网

  为了有效地实现核威慑,美国未来可能会把海湾战争以来的作战理论引入核威慑,调整其核威慑策略:6YN品论天涯网

  一方面,改变过去不分对象一味地以大规模毁灭相威胁的模式,而根据不同对象的社会心理,辅之以心理战实施核威慑,通过增加核武器的心理效应来提高核威慑的效果。6YN品论天涯网

  另一方面,改变过去以大规模毁灭能力为威慑前提的思路,改进核武器性能,减少附带物理毁伤效应,降低道德层面的压力,通过有效的实战来增强核武器的心理效应,以提高核威慑的效果。6YN品论天涯网

  战争力量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武器效应最终体现在摧毁敌人战争意志上,从个人心理的恐慌,到全社会信心下降,再到整个国家意志的动摇瓦解,不一而足。6YN品论天涯网

  对拥有强物理效应武器一方来说,被打击者心理品质是实现武器效应的关键;对没有强物理效应武器一方来说,则增强武器的物理效应和掌握打击对象的心理同样重要。6YN品论天涯网

 摘自2012年第26期《瞭望新闻周刊》 6Y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