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暴力文化摧残美国青少年

字号+作者:劳江 来源:环球视野 2012-07-17 09:5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暴力文化摧残美国青少年 劳 江  今年2月、4月美国俄亥俄州、加利福尼亚州又先后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共造成10人死亡。又一次验证了人们所说'...

暴力文化摧残美国青少年


劳 江 

    

    今年2月、4月美国俄亥俄州、加利福尼亚州又先后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共造成10人死亡。又一次验证了人们所说的,美国是世界上校园枪击案最频发的国家,也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校园枪击案的重点记录是:1966年,德克萨斯大学造成14人死亡的枪击案。1993年55人成为校园暴力牺牲品。美国教育中心统计1996-1997学年有十分之一的学校有校园暴力记录,总数达1.1万起。1999年校园暴力夺去24人生命。2001年至2007年初,发生八起严重校园枪击案。其中2005年,明尼苏达州一高中生杀死9人后饮弹自杀,并造成15人受伤。今年年初两名中国留学生被枪杀的南加州大学附近几公里内,从2007年至今发生命案510起。枪手多为年轻人。2011年1月播出的反校园暴力广告显示,2010年7月至12月,美国有600万学生遭遇过校园暴力。“家庭急救”组织2011年3月的统计,美国约30%十几岁的学生卷入校园暴力。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统计还显示,2009-2010年度美国有 33名中小学生死于校园暴力。
    这些枪击案当然与美国枪枝泛滥、疏于管理有关。但许多案例说明,充斥美国社会的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视、暴力电子游戏、网络暴力视频和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刻骨铭心,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在心灵深处埋下崇尚暴力的种子。人格也变得冷酷无情。正如美国相关课题的研究者一致指出的,暴力内容充斥传媒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暴力文化把惩罚别人作为愉快的体验。影视和游戏作品,经常充斥着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镜头。各种持枪活动的过程、手段、方法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使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一则报道称,一个美国青年,18岁之前,从各种媒体上能看到4万起杀人案和20万起其他暴力行为。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同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每18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中,暴力镜头有1845个,平均每小时100个,即每36秒一个。平均每名青少年在上小学之前已从电视上观看了10万次各种花样的暴力和斗殴镜头。 
    对于青少年,影视是被动观看,暴力体会来自视觉。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则是亲自动手参与。其暴力休会来自亲自动手,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制作者,一般都将施暴者也可以说是杀人者描写成强者、英雄、正义维护者。使青少年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暴力正当化、合法化、美化观念,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缺少是非辩别能力,在他们眼中,杀人不眨眼的是英雄,发泄和报复是自我表现的强者行为,理性、自我克制是胆小鬼,“枪是成为强者和表现自我令人认可的工具。”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加上对暴力的盲目崇拜,使处于心里脆弱期情绪波动大的青少年稍有不如意就以极端方式发泄。暴力镜头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2007年,美国发生数十起枪击案,枪手半数以上是青少年。他们制造枪击案都离不开暴力文化的影响和诱使。如打死32人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从高中就痴迷《反恐精英》等暴力游戏。此后又偏好暴力内容影视和小说。他自拍照片明显模仿暴力影片《老男孩》镜头。19岁的罗伯特•霍金斯怀着“我要出名”、“我要时髦一把”的想法制造了2007年美国最严重的商场枪击案,致9死5伤。2012年4月加州奥克兰市奥伊科斯大学致7死3伤的校园枪击案枪手,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嘲笑和孤立举枪进行报复。 
    美国研究发现,暴力电子游戏会使青少年情绪激化,诱发攻击性行为。因为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人在现实生活中模仿游戏中的场景,青少年更是如此。当玩一款以第一人称为视觉射击游戏时,他们的大脑活动和真实射击时的状况非常相似。在虚拟游戏中,他们感到自己就是枪手,要射击要杀人。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 Columbine中学两个年仅10多岁的学生Harris和Kleboled是因为酷爱《毀灭公爵》电子游戏并进行模仿制造了枪杀12名同学和一名教师而后自杀的惨案。这款视觉射击游戏是玩者将自己扮成一名被困在火星的海军陆战队员,唯一生还的希望是尽已所能消灭所有敌人。《落基山新闻报》在报道这起凶杀案时称,这款游戏的口号是“获取最大杀人数目最稳当做法是握住板机。”这款游戏对玩者进行模仿很有吸引力。2007年12月22日,美国两名少年模仿电子游戏中的危险动作将一名7岁女孩殴打致死。近些年美国枪击案的枪手还有娃娃。密歇根州6岁男孩因为父亲在狱中母亲出走在校园开枪。新墨西哥州10岁男孩因父亲管教严击毙父亲。2008年11月亚利桑那州8岁男孩在家中枪杀了父亲和另一名男人。 
    美国有关部门不是没意识到暴力影视片和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他们对影视和电子游戏进行分级管理,对17岁以下不宜的明确标出。立法机构也出台了旨在禁止商家将暴力内容电子游戏售予儿童的法规,但由于美国人有史以来存在崇尚暴力情结均难以落实。网络上的暴力视频传播得更快更难以限制。美联社2011年12月24日一则报道称,全国各地都出现 “击倒王”游戏。即年轻男性,甚至是只有12岁的男孩,有时还有10几岁的女孩,为出风头炫耀强壮,在街上选择弱者进行攻击。一人先打,多人跟随,拳打脚踢,直到将对方打昏打伤。并将殴打的场景用手机拍下传到互联网上,这些视频引发了“模仿犯罪”。当年,一群10几岁少年在芝加哥火车站附近嘲笑殴打一名无家可归老年男子。视频上传到嘻哈音乐网站,两天内点击观看次数多达25万次。 
    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时,授意联邦贸易委员会完成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80%的电影,27%的音像制品,70%的电子游戏有暴力色情内容。2007年多名制造校园惨案枪手使用的9毫米口径手枪,一度被歌手咏唱:“举起9毫米,给你脑袋搬家”。 
    暴力之所以成为美国媒介的主要内容,非今日始。它源自于美国有史以来崇尚暴力的传统。正如20世纪60年代一位黑人青年所说的“暴力像樱桃酱馅饼一样,是美国的特产。”加拿大一位法学专家称“美国社会是冲突的社会。美利坚合众国是带着用枪说话的西部传统,在对权威进行反抗中诞生的。从1607年,白人殖民者第一次杀害印第安人开始,直到1890年,美国军队在南达科塔‘伤膝谷’屠杀苏族男女老少为止。白人已经杀害了数万美洲土著人。”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马克斯韦尔•布朗认为,这些杀戮对美国人的民族性具有一种“兽化的作用”,暴力“已经成为美国人不自觉的(或者说是深层的)价值观念结构的一部分”,他称 “暴力几乎伴随着我们国家每一阶段和每一方面而存在。……最卑劣和肮脏的暴力被置于革命理想和抗争的需要之下,暴力被神圣化。只要出于任何被认为是正当的利益,美国人就从来不会厌恶暴力,哪怕是最持久的那种。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暴力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美国建国200多年以来有林肯等 4位总统死于刺客枪弹之下。里根总统在1981年遇刺受伤。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平均每年有200万件暴力犯罪。 
    高科技高发展高唱维护人权的今天也不能使之改变反而变本加厉。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2004年美国有1,367,009起犯罪案件。每23秒有一起暴力犯罪,每33分钟有一起凶杀案。美国司法部2011年9月15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12岁以上居民共经历了380万起暴力犯罪,149万起严重暴力犯罪。由于杀人犯罪,美国一些10几岁少年被判有期或无期徒刑。最小的只有11岁 
    此外,美国青少年枪击案的频发,不能不说,它与美国对外政策中,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的霸权逻辑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2012年7月8日)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77期)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