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交部就韩法院判决拒向日方引渡刘强等答问(实录)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13年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就韩国法院判决拒绝向日方引渡刘强、缅甸克钦邦冲突炮弹落入中国境内等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外交部网站公布的文字实录:
华春莹首先发布消息:
1月9日至11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将访问韩国,与韩方就新形势下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问:韩国法院判决拒绝向日方引渡刘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据报道,刘强已离开韩国,回到上海,请证实。
答:1月3日,韩国首尔高等法院就刘强引渡日本案作出拒绝日方引渡请求的裁决。中方对此案结果表示欢迎。刘强已得到妥善安置并已于4日回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中国驻韩国使馆多次派员前往探视刘强,并在职责范围内向刘强提供了必要协助。
问:《纽约时报》记者储百亮签证延期为何被拒?是否与该报涉华报道有关?
答:中方一向依法依规处理外国媒体及记者有关问题。
《纽约时报》声称储百亮是该报驻京记者,但众所周知,多年来储百亮一直受雇于另外一家外国媒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如果储百亮要离开这家媒体,该媒体应在储百亮离开前到外交部办理离任手续。但截至目前,我们既未收到这家媒体关于储百亮离职的通知,也未收到这家媒体提出的储百亮签证延期申请,更未收到储百亮退还的外交部新闻司颁发的常驻记者证。我们不知道储百亮现在的“东家”到底是谁?因此,储百亮作为《纽约时报》驻京记者的申请不符合中方规定。不存在储百亮签证延期被拒,更不存在储百亮被迫离开中国的问题。
我注意到一些媒体最近的报道。可以看出,有些媒体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用他们固有的思维逻辑报道。我希望他们能与时俱进,客观公正地认识和报道中国。
问:据报道,缅甸军方近日对克钦展开军事行动,并发动空袭。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报道称中国边境受到缅军炮弹袭击。请证实。
答:2012年12月30日晚,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发生武装冲突,3发炮弹落入中方境内,未造成人员伤亡。中方已就此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缅北问题是缅甸的内部事务。中方希望缅甸政府同有关方面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缅北问题,维护中缅边境地区安宁与稳定。
问:昨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国会提交的法案,有关法案要求美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一向反对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认为制裁、施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伊核问题。我们始终认为对话合作是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我们鼓励伊朗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希望伊朗与六国尽快举行新一轮对话,争取早日取得进展,以便寻求伊核问题得到全面、妥善和长期的解决。
问:第一,据报道,苏丹方面称正与中石油开展数额可观的投资合作。请证实。第二,中方是否在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武装的冲突中扮演了调停角色?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有关具体情况我不了解。苏丹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重要投资市场之一,中国企业在苏丹的投资合作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关于第二个问题,刚才我已经阐述了中方立场。缅北问题是缅甸内部事务。中方希望并支持缅甸政府同有关方面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问: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日前发表新年贺辞,表示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作为朝鲜友好邻邦,中方将继续支持朝方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作积极努力,祝愿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更大成就。
问:近期,中国一些军方人士和媒体就中国同周边国家在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议发表了一些强硬言论,中方是否认为这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答: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明确一贯的。中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同时,我们一贯主张通过双边谈判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有关领土争议问题。
问:据报道,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称将重新考虑“村山谈话”,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村山谈话”是日本政府就过去那段侵略殖民历史向亚洲受害国人民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受到各国关注和重视。我们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2013年01月04日 1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媒驻华记者未获签证 因提问王立军事件走红
2013-01-02 20:51 来源:大公网
视频截图: 《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在2012年两会后温家宝记者会上提问王立军事件。
大公网1月2日电(记者王宇)一名叫做储百亮(Chris Buckley)的《纽约时报》驻华记者由于没获得中方颁发的工作签证而离开大陆,此事引发中国网友在微博上的一阵争论。
纽时记者曾学中共党史
《纽约时报》1月1日援引该报执行主编吉尔·阿布拉姆松的话报道,由于中国政府没有在储百亮的旧签证到期前(2012年12月31日),批准发放他为《纽约时报》工作的新签证,所以他和家人“被迫”离开大陆抵达香港。阿布拉姆松希望中国官方能尽快向储百亮发放签证,让他和家人能回到北京。
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外国驻华记者的工作签证有效期为一年,年底前要获得官方续签才能在第二年继续在华从事报道工作。
不过《纽约时报》承认,该报另一名驻华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的签证得到了续签。
半年前,一名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的驻华记者签证也没有获得中方续签,当时本港媒体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话说,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职业准则,中方依法按有关媒体及记者表现处理事件。
据美国最大的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的说法,储百亮是一名澳大利亚人,今年45岁,自从2000年开始就生活在中国。他中文非常好,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学习,对中国政治比较了解,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喜欢中国文化,连Twitter头像都是熊猫。
储百亮加入《纽约时报》只有3个多月,之前担任路透社驻华记者。他在《纽约时报》和路透社期间的报道内容都与中国政治和外交事务有关。比如去年5月,他曾报道过陈光诚事件;2011年1月还曾关注过中国在中东阿拉伯之春问题上的“低姿态”。
去年3月中国两会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见面会上,储百亮“一鸣惊人”。当时还在路透社工作的他,向温家宝提问了“王立军事件”,温家宝在回答中严厉批评了薄熙来,为事件定性;第二天薄熙来的重庆市委书记一职被免。
中国网民争论不休
储百亮没有获得签证一事迅速成为中国网民关注的话题。知名媒体人安替对此感到“吃惊”,但认为这或许只是一个“小刁难”,预计过一段时间就会拿到签证。
SOHO中国CEO张欣在微博上则质疑:“外交部这样的管理怎么适应崛起的中国。崛起一定是更开放的。”
也有不少网友力挺中方,指出各国签证本来就是把不受欢迎的人拒之门外的。“中国签证好签就以为给你签证是天经地义了?美国每年拒签多少中国人数过吗?”
微博实名认证是“外交官”的网友“吃斋的猫2011”对此事的表达更是直白——“该留的,一个都不会走。该走的,一个都不该留。”针对有网友向她提问“这是什么情况”时,她说:“呵呵,没什么情况,正常,以后更正常。我的地盘我做主。”
早在2011年两会期间,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回答有关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的提问时谈到,中国依法办事,为记者合法、合理的采访提供各方面的便利。今后这一政策不会改变,中方将继续为记者依法、合理的采访提供各方面的便利,也希望外国记者能够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相关文章:
- [文章中心] 《纽约时报》特别报道视频:南街村——中国最红的村镇 (2012-12-21)
- [文章中心] 李庄们敢不敢叫板《纽约时报》? (2012-12-20)
- [文章中心] 顾秀林教授推荐一篇《纽约时报》最新文章 (2012-12-18)
- [文章中心] 人民网:《纽约时报》近年来丑闻叠出声望下降 (2012-10-30)
- [文章中心] 陈光标买纽约时报半版登广告: “钓鱼岛是中国的!” (2012-9-02)
- [文章中心] 纽约时报:美式民主已彻底瘫痪 (2012-5-23)
- [文章中心] 《纽约时报》90岁前总编:在重庆,我看到了64年前的延安精神 (2012-3-22)
- [文章中心] 纽约时报:中国工人用血肉铸成了ipad (2012-1-31)
- [文章中心] 纽约时报:毛泽东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吗? (2012-1-31)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