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部制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 将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李杰】在两会前,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于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被视为3月全国两会“前奏”。会议除了通过新政府领导人选建议名单,还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全国两会上,新一轮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将拉开序幕。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
根据媒体报道,本轮大部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
国家计生委可能并入卫生部。人口计生系统中,计生服务系统将并入卫生部门,人口规划、管理、研究等职能向发改委转移,计生家庭的保障职能,可能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承接。
此次改革,铁道部政企分开和并入交通部将同步进行,属于企业职能的部门分出,剩下的属于政府职能的部分再并入大交通运输部。但截至日前,铁道部和发改委还在确定政企分开方案过程中。
新闻出版总署极可能与国家广电总局“二合一”,成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总局,文化部继续保留。
食品安全领域的部门整合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以实现食品安全的无缝化监管。一个名为“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的正部级单位即将诞生,这个部门将由商务部、卫生部药监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部委下属的有关食品安全的部门整合而成。
民政部权力略有扩张。在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方面,过去民间组织由各个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共管,目前的改革方向是统一交由民政部门管理。
此外,国家海洋局、国家安监总局等部局亦有望有所扩权,电力改革在两会后很可能再度突破。电监会将会被并入国家能源局。
市场关心的金融监管改革,则不在本轮机构改革的框架中,但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将留任央行行长。3月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会后,周小川被众多媒体记者团团围住询问是否留任“央行行长”一职,周小川表示“听组织安排”。
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本次机构改革只是更大规模改革的起点而已,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延续中国目前的发展。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国在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7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然而,在过去的两年中,改革红利却逐步消失,并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相信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并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
法国《欧洲时报》文章称中国大部制改革将“稳中求变”。推进政府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中国30多年来在改革上积累了经验,而今,新一届领导层在凝聚成改革共识、明确改革目标后,将政治勇气与智慧转化为政治决策,释放改革红利,正逢其时。(环球网综合)
财经网:再谈大部制改革 必须削弱发改委的实权
安邦的智库学者研究中国的大部制改革至少有十年的历史。最初安邦智库团队的建议包括:成立大能源部,研究和规划中国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成立环境保护部;分解调整国家发改委的职能;成立大交通部等等。
十八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使得国内各界对中央政府实行大部制改革十分期待。近期随着“两会”临近,国内外对中国何时启动大部制改革的关注再度升温。在春节前后,安邦研究人员曾多次接到国内外媒体采访,希望分析大部制改革的进展和影响。
最近有消息称,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即将提上日程,并可能在3月的“两会”中推出。消息人士称,已经接替温家宝担任国务院党组书记的副总理李克强,将亲自负责此次改革。在新一届政府将启动的大部制改革中,最先实行大部制改革的领域主要有大文化部,其次是实行大交通运输部。大文化部的改革方案是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并入到文化部,大交通运输部是将铁道部并入到交通运输部。
实际上,这些改革方案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去年以来,坊间曾热传过一些大部制改革的方案,如把国务院现有的二十多个部门合并成十几个超级部门,传闻的细节虽然不同,但主要方案都大同小异。
传闻颇多。中国的大部制改革是否很快就会全面推出,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呢?安邦研究团队的看法有些不同。在我们看来,“两会”之后不一定会立刻推出大部制改革,至少不会全面推出。大部制改革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它需要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
首先,大部制改革需要中央决策层一致的政治决心。为什么属于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还需要政治决心?原因就在于利益问题。大部制改革表面上看是政府部门的改革,实际上则是权力和利益的系统调整。调整利益就是动蛋糕,甚至要重新来切蛋糕,这必然引发激烈的利益保护和博弈。这种情况下,中央决策层不下定政治决心是不行的。
其次,大部制改革与国企改革紧密相关。正如我们此前的分析,深化国企改革是中国未来改革一个极为棘手的难点。大部制改革要调整政府部门的权力,而政府部门的实际权力配置与国有企业的利益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国企利益与政府权力已经形成了相互适应的紧密系统。现在,如果不深入推动国企改革,政府改革的利益基础和权力基础就难以真正推动。因此,如果不从系统角度进行调整,不完善大部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大部制改革就像弹簧,改了还会变回来,或者形式改了但职能不改。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精兵简政吗?在我们看来,大部制改革的关键是进行职能调整,政府的职能要调整到政府该做的那些事上去,转到提供公共服务上去。比如发改委的职能调整,发改委今后的工作要“务虚”到搞宏观经济的管理和改革研究,而不是抓项目、抓审批、抓定价。另外,大部制改革会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的供应能力,但这并不等于精兵简政。中国是大国,人口多、问题多、事情复杂,因此大国政府必然不是个小政府。有些部门就要强化,如环境资源保护、食品安全等;另一些管钱审项目的事情则需要简化。因此,大部制改革要整体上提升政府效率,但并不等于人员上的精兵简政。
最终分析结论:
大部制改革是中国迟早要做的事,提升政府效率也是长期方向,但这一过程要逐渐来,而不是贸然地全面上马,激烈推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