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治村遗产:采摘花草罚一万 赌博罚百万
2013年03月25日 14:32
采摘花草重罚1万的警示牌很醒目
原标题:华西老书记留下啥“遗产”
“遗产”
重罚治赌最严村规让人很少“过界”
新地标看齐北京最高楼
山顶公园修了一座“天安门”
3月22日,老书记吴仁宝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华西村正式告别一个时代。
享年85岁,干了40余年华西村书记的吴仁宝尽管走了,但是,这位老人生前做出的各种决定、规划,仍旧在影响着他们。无论是对道德行为的严格要求,还是为了发展兴建的建筑景点,这些吴仁宝的“遗产”,生命力依旧。
软“遗产”·村规民约
罚则“凶猛” 采摘花草罚款一万
“严禁采摘花草、瓜果,违者重罚壹万元整!”这种落款村民委员会的告示牌出现在路边,即使带着夸张的数额和惊叹号,大部分华西人仍不会把这当成儿戏。
有来访者怀疑是否真的会罚这么多钱,村民小葛肯定地点了点头,并且解释,即使不交,年底也会在年终分红里扣除。又有人询问河道里能否钓鱼,小葛依旧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对于毁坏草木行为的重罚仅是华西村村规民约中的一条。这部准则形成已有几十年,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完善。
“村规更多是居民口口相传,比如通过那些被罚的个例。”在小葛看来,老书记吴仁宝的用心并非罚款,而是以此希望村人们明白,一些东西属于集体而非个人。
重罚治赌村民有空就回家陪孩子
网上关于华西村重罚赌钱的传闻得到了村民的证实,据传,村委会成员被发现类似行为后,要面临一百万的重罚。吴仁宝解释华西“禁赌”时曾表示,此举是为了村民的健康和思想。
不知道这有些严苛的村规对村民的道德养成起了多大作用,但不可否认,在华西村采访的过程中,五光十色的夜生活更多属于年轻的未婚者。那些见惯了商场上推杯换盏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回家陪孩子吃顿热饭是空闲时最大的心愿。
灵活变通“净身出户” 回村可从零开始
据说,很少有人会触犯村规。担心罚款倒在其次,而是一旦“过界”,还有可能在村民大会上被通报批评。当然,很多时候吴仁宝也只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私下教育一番。
吴仁宝很好地掌握了村中规则变通与坚持之间的尺度。按照华西村的要求,如果离村需要退回十年的福利。小葛告诉记者,曾有人真的为外出闯荡选择了“净身出户”。几年后,此人生意失败,村里依旧接纳他回来。当然,每年的福利分红比例也开始从零计算。
硬“遗产”·大酒店
华西新地标与北京最高楼看齐
如果天气晴好,站在张家港的高处,可以远眺到十几公里外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建成不到两年时间,这里已经成了华西村的“新地标”。
无论是老书记吴仁宝还是继任者吴协恩,两人宣传照的背景中总会出现龙希国际大酒店。酒店前方长期摆放着一排铁架,专门供游客列队拍照留念。
这座高328米、投资30亿元的酒店兴建之初,就因它的奢华遭到非议。
对此,吴仁宝在以“与北京最高楼取齐”的说辞调侃之余,他明白地表示:“此举是农村城市化的体现,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无论是一晚近10万元的总统套房标价,还是价值亿元的金牛,都成了吸引人们前来“探奇”的原因。
在酒店以五行设计的会所展馆内,遍是吴仁宝的照片和语录。但据工作人员讲,因工作繁忙,除了参加宴请,吴仁宝较少踏足这里。只不过,龙希国际大酒店从建设到发展,都没和吴仁宝治下华西村的股份分红模式脱了干系。
筹建时,华西村每户以1000万元的现金或股金参与,如今营业,村民可以在酒店消费后以“签单”的形式从股金内扣费。
吴仁宝去世后,外界依然存在对龙希大酒店是否盈利的疑问。村委会副书记孙海燕反驳的理由之一就是,村民们可以将分红部分拿出来作为酒店消费,如此内需拉动的推动力是很大的。
当被问到村民这种行为是否出于自愿时,孙海燕在保证其自由性的同时,也表示相信华西人的觉悟。
硬“遗产”·世界公园
龙砂山顶修了一座“天安门”
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兴建世界公园的龙砂山曾险些被邻村采挖,最后是吴仁宝决定出资几百万买下后开发。不管传言是否属实,如今这附近的村落都已并入“大华西”的版图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建各色著名建筑,地域渐渐由西方到中国本土,从最初的“凯旋门”到山顶上最终出现的“天安门”,大多数创意都是吴仁宝有了构想后,由华西本村的建筑队具体实施。
世界公园新近在去年建好的博物馆,里面珍藏了华西村收集及各方赠送的艺术作品及资料等。
在博物馆的作品中,最常见的动物是牛,这也是吴仁宝一直倡导的华西村的象征。为此,各方“投其所好”,从仿制版的华尔街铜牛,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牛雕塑,种类各式各样。
几乎每个华西人都会讲出其中的含义——牛代表了华西村低头肯干的精神。
小葛的家就住在世界公园门口,每晚他都要沿着龙砂山一路骑车锻炼。到了山顶,就是世界公园内名声最响的“天安门”,这里也是除了龙希酒店外,另一处可以俯瞰华西村全景的地方。
透过城楼上锁着的木门,可以清楚看到里面摆着几个精致的桌椅。小葛指了指说,以往吴仁宝有时会在这里接待一些“高规格”的宾客。但老书记上次是什么时候来,已经没人记得了。
后记
长廊两侧的照片、被印得硕大的语录,华西村里充满了吴仁宝的印记。即使2003年后退居二线,华西人也依旧把他当做本村的一张名片、一处活景点。
吴仁宝逝世几天,人们已开始逐渐接受老书记的离开。村民开始有心思注意起路两侧的花圈,有人说,几乎每个送上花圈的单位或个人,都与华西村有着一段往事。
当最后的告别也已完成,华西村要将更多的思念埋在心里。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意识到了挑战的到来,吴仁宝留下的那些实体或精神遗产,绝非仅仅用作缅怀之用。
不管是华西人还是外来者,不管是曾对吴仁宝持何种观点的人士,没人能否认他治下时,这座村庄所迸发出的强大能量。而今后,大多数人也依旧会愿意看到,华西村能继续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文/特派记者刘汨 摄/特派记者付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