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初读王安石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苏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原来,黄花也可遍地金。苏轼显然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启示党员干部,可以灵活地运用经验,但万万不可陷入经验主义。
经验,“创造一切未来”,也是“永不停歇的播种机”。共产党人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实事求是地讲,经验来自实践,经验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可以快速实现目标。但是,“时移世易,变法宜矣”。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如果我们一味迷信经验、唯经验是从,就会陷入经验主义,不仅会造成主观错误,还会贻误事业发展。
《吕氏春秋》中,生动讲述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的故事。在这三个故事中,不管是渡江作战的楚国战士,还是剑掉进江里的船客,抑或是欲把善游者的孩子扔到江中的人,都凭着惯性思维办事,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变化,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者。
毛泽东曾推荐苏联话剧《前线》,剧中的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将军和年轻军长欧格涅夫令人印象深刻。当理念先进的欧格涅夫提出“今天没有真正的无线电联络,就不能指挥作战”时,戈尔洛夫不屑地表示“他懂什么,我们打败14个国家的时候,他还在桌子底下爬呢”。最终,戈尔洛夫一败涂地。戈尔洛夫的失败,就败在思维僵化、经验至上。他不相信变化,只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成为经验主义的“代名词”。
现在,我军正大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这对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为了推进人才强军战略,各军兵种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实现了广泛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搅动军队人才建设的“一池春水”,有利于提升全军联合作战能力。但对很多党员干部来说,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避免陷入经验主义。譬如,有的干部从前是海军,现在到了国防动员系统;有的以前是空军,现在到了战区机关。可以说,岗位发生了变化,任务也发生了改变,很多矛盾和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一味固守着过去的认识和经验,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也难以有效推动工作,甚至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断学习充电,以适应新的工作、新的任务。
避免陷入经验主义,胜任本职岗位,重要的是学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吃小米饭,攻理论山”,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邯郸学步”、照抄照搬。刘少奇也说过:“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不懂辩证法,自己很可能成为经验主义的“俘虏”。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懂得,学习马克思主义,重在学习其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而不是拘泥于其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特定事物的具体结论。
学而行之,可敌万难。党员干部避免陷入经验主义,既需要新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新实践的积淀。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拜官兵为师,向基层学习,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勿主观臆断、不懂装懂。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投身强军事业,多经历“风吹雨打”,多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在“吃紧”“要紧”处打冲锋,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丰富新的经验,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昔阳县人武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