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题为《蔣介石1948年就任總統儀式不到半小時 誓詞53個字》的文章(引自民國史研究學者、江蘇文史作家陳寧駿,出書《揭秘“全家福”》),里面有“蔣介石容光煥發,神採奕奕……”的文字。可蔣介石是个极其凶残、卑劣的反派人物呀,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上海“4·12”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大批被屠杀,闸北宝山路血流成河……而容光煥發也好,神採奕奕也罢,这样的词儿皆含有显而易见的褒义,用在描写正面人物上则是不待说的了。或许有人说,蔣介石在八年抗战的某个时期,也称得上为正面人物一个的。果真如此?然不管怎么说,1948年的蔣介石,为百分之百的战犯、人民公敌是也。
退一万步讲,1948年的蔣介石,是“容光煥發,神採奕奕”不起来的。众所周知,1948年,蔣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内战,进入第3个年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在国统区,包括学生在内的的人民群众,奋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已形成反蔣的第二条战线,蔣家王朝已是苟延残喘、朝不保夕的了。蔣介石就任“總統”,当时,他是“瞎子吃馄饨,肚子里有数目”,要舒展眉头至多也不过是在强颜欢笑而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烙上“怀旧”印记的“‘民国’热”出现于宁沪等地,一些人对30年代的上海、南京……之“面貌”津津乐道,甚至到了迷恋和一往情深的程度。有这样舞文弄墨的,其以为30年代的上海之“开放”,应该肯定且不少方面值得借鉴。云云。这些仁兄似乎忘记了,我们现在的开放,与那时上海的所谓“开放”,具有本质的不同这一点。至于旧上海乃至“整个”旧中国的不幸与苦难,他们是讳莫如深,顾左右而言他。从1927年到1949年的民国时期,果真如某些人所言语的那么美妙和令人神往?非也。1936年,蔣介石下令暗杀杨杏佛、威胁宋庆龄;193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拘捕“七君子”事件……夏衍的《包身工》写道:“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的《生路和死路》,真实地记录了旧上海街头流浪儿的悲惨境遇……丢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怎能看得清“民国”的“庐山真面目”?
而在“‘民国’热”面前不能自己,走得相当“远”的,则是“爱屋及鸟”,对国民党政权的头面人物蔣介石、宋美龄等,有着异乎寻常的好感而不遗余力的美化、吹捧之。有论者指出:一些人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说到底,就是价值观缺失,以致精神上变得“失魂落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