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职业,搁眼一看就明白。赵本山小品里有一句话:“头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长期的职业习惯,造成了身体形态的变化,或者言行举止神态上与大众的差异,能自动暴露自己的身份。
大革命时期,直至新中国早期,真正的共产党员,老百姓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党员干部有一个标准的形象:不近女色,不贪污,不受贿,生活简朴,能替百姓着想。不仅老百姓知道这点,就连国民党也知道这一点。
如果一个共党要打入敌人内部做卧底,这个人必须要装得“五毒俱全”,装得“奸诈狡猾”,否则这个卧底儿很快会暴露的。解放战争中,我党秘密战线中,国民党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川蜀之地的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后接触到共产党人,革命意识萌芽。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郭汝瑰回到家乡,后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进入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国军14师担任参谋长。
在淞沪会战中,郭汝瑰亲率42旅死守阵地7天7夜;在武汉会战中,郭汝瑰提出的作战建议被采纳,为保卫武汉建立奇功,他也因此一路升迁。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进入民国国防部执掌权柄,1948年担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辅佐蒋介石制定作战计划。
而此时的郭汝瑰,早已是共产党秘密战线的一员,在蒋介石身边,他善于伪装,备受蒋介石青睐。但是,凡是经郭汝瑰制定的作战计划,一般都是不动声色地,一份交给蒋介石,一份传递给延安。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把八百万美式装备的姜军打得丢盔弃甲,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核心人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争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秘密战线不断传来关键的情报。
“久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郭汝瑰的行为受到国民党高层一些人的怀疑,杜聿明就是一个。杜聿明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起因是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向他透露“郭汝瑰是共产党方面的间谍,存在泄露情报的行为”,加上莱芜战役的军事部署由郭汝瑰主导,且最终国军战败,这让杜聿明对郭汝瑰起了疑心。
杜聿明就把自己的怀疑密报蒋介石,提醒蒋介石警觉。郭汝瑰为人正派,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更加上他曾经作战骁勇,屡立战功,蒋介石对郭汝瑰深信不疑,就质问杜聿明:“你认为郭汝瑰是共党,有何根据?”
杜聿明神秘地说:“真凭实据倒是没有,但我敢肯定老郭是共党!”
老蒋又反问:“何以见得?”
杜聿明说:“老郭这个人,不近女色,不贪污,不受贿,生活还很简朴。我去过他家里,他家的沙发上都打着补丁!”
蒋介石闻听此言,额头上青筋暴起,愤怒地吼道:“娘希匹,我身边就不能有一个‘不近女色,不贪污,不受贿,生活简朴’的人吗?”
老蒋动怒,一个原因是,杜聿明的话刺痛了老蒋的心,他心想,难道天下只有共党才能这样清正廉洁吗?这难道不是骂我老蒋一窝子贪污犯吗?二则,老蒋身边经常有人打小报告,同事之间互相攻讦,让其不胜其扰。有时候,老蒋听进去了,结果中了“反间计,所以老蒋没有做出反应。
事实上,郭汝瑰不是像共产党,而是真的是共产党。1928年,郭汝瑰就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后来因为形势复杂,他与共产党失去了联系,但他心里一直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45年,抗战结束后,郭汝瑰与中共恢复联系,并在董必武的安排下继续留在国民党内潜伏,他为我党传递了大量核心军事情报,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1949年底,郭汝瑰率部在四川宜宾起义,回到组织怀抱。
如今,要找到一个党员,不能从言行举止上进行判断,众所周知的原因,党员已经和百姓一模一样了。为了分辨出谁是党员,就是给党员挂上一枚胸牌,上面写着“共产党员”四个字。
战争年代,分辨谁是党员的标准是“第一个冲上去”;在劳动中,分辨谁是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中,分辨共产党员的标准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不近女色,不贪污,不受贿,生活简朴”,曾是党员干部的标准形象,这是我党的光荣。希望这个传统重新回到共产党员当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