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毛泽东看来,世界无非“动”“斗”二字,“动”是运动,凡事会起变化;“斗”是奋斗,是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其乐无穷,这是他从一个农家子弟到“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秘诀。
他直面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并在奋斗的过程中锻炼出过人的胆识,“动、斗”是改变命运的前提。
1917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就读,他关心时政,积极参加社会运动,成为学生们的“主心骨”。
有一次,一支3000多人的北洋军被湘桂联军打败,从衡阳溃退到长沙城南,因为不知道长沙城内的虚实情况,就在离湖南一师只有几公里的猴子石周围犹豫不前。
事实上,当时长沙只是一座空城,没有驻军,仅有少数维持治安的人员。听说败军即将进城,湖南一师校园内人心惶惶,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主张拼死一搏,有的学生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难。
这时,毛泽东站了出来,他主张依靠自愿参加战斗的学生军,集中力量、出其不意,干净利落地消灭这群败兵溃勇。校长孔昭绶知道毛泽东的实力,并为他的勇气所感动,就让他负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
就这样,毛泽东带领200多名没有受过训练、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和治安警察一起,趁着夜色将溃军团团包围,利用在油桶中放鞭炮、燃起烟火等方式,声东击西、虚张声势。在溃军如图惊弓之鸟之际,毛泽东带领学生们大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溃军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意志,听见这样的喊声,纷纷投降。学生们反客为主,获得胜利,都称赞毛泽东浑身是胆。从此,他成为学生中极有威望的人。
同样体现出青年毛泽东过人胆识的,还有“驱张运动”。北洋军阀张敬尧在统治湖南期间祸湘乱湘,天怒人怨,又镇压湖南“五四运动”,罪加一等。
1919年11月,忍无可忍的毛泽东等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在湖南,他们发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他们派代表揭露张敬尧的罪行,争取全国同情。
毛泽东展现出了斗争到底的勇气,经常组织上千群众活动,并利用军阀间矛盾建立统一战线。经过大半年的奋斗,“驱张运动”最终获得胜利,毛泽东的胆识也征服了许多人,被他们视为自然而然的领袖。
那么,青年毛泽东的胆识从何而来?
还是回到他主编的《湘江评论》去找吧,那就是由“动、斗”二字演化而成的“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军阀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一旦不怕了,命运的齿轮也就开始转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