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今天,也就是9月8日,都会想起9月9日。
这个日期不仅是历史巨人毛泽东的祭日,也是他波澜壮阔一生中的重要节点。
节点一,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那时的毛泽东,还是穿长袍、留长发的年轻人,高高的个子,做事情从容淡定。
秋收起义的过程和内涵,足以写一本书。
但是对毛泽东来说,从原本拿笔杆子的书生,向通过笔杆子指挥枪杆子的历史巨人蜕变。
他告别了城市,走向农村,把人生传奇推向新高度。
节点二,1949年9月9日,修改《共同纲领》。
对毛泽东来说,去农村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另一种奋斗方式。
从1927年走向农村,到1949年回到城市。他用22年的时间,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这里需要重复一下,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是建立在土地改革、让多数人受惠、同时给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自由的基础上。
回到城市,则是带领中国走工业化之路,同样让更多人受惠。
他在9月9日修改的《共同纲领》,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冶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它是共和国的基石:
既是搞工业建设的根基
也是搞改革开放的根基
还是走向复兴崛起的根基
节点三,1956年9月9日,修改八大《政治报告》。
1956年大概是毛泽东一生中最为放松的年份之一,朝鲜半岛尘埃落定;内部大建设搞得红红火火。这种放松体现在他于当年六月份写的那首《水调歌头·游泳》之中: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毛泽东在八大《政治报告》中强调:
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还创造了诸多第一:
第一次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第一次把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写进了党章,后来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改成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第一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写进了党章。
其实就是工业化建设努力搞。但是随后出现诸多波折,导致大跃进以及之后的各类运动。
节点4,1971年9月9日,粉碎林立果冒险行动。
1971年也是非常特殊的年份。
1、那一年中美苏在越南角力,美国日渐力不从心。
2、那一年苏联支持印度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把巴基斯坦打散(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支持巴基斯坦的中美吃了哑巴亏,开始走近。
3、那一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破冰在即。
4、那一年发生了九一三,文革也搞不下去了。
当时78岁的毛泽东南巡,沿途进行批评林彪集团的多次谈话。他本来要在杭州多住几天,但是在9月9日那天,他从种种反常迹象中做出准确判断,决定让自己的专列立即转移到离杭州远一点的绍兴附近。
随后9月10号,毛泽东专列离开杭州,经上海回京。林立果的所有冒险行动落空。具体过程非常惊险曲折,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有完整分析。
节点五,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随后历史进入另一种轨道。
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易经》中:“九”为至阳。
五个九月九,也暗合九五之尊。虽然革命者都是唯物主义,但这种历史的巧合也挺有趣。
本来想多写一些,奈何琐事缠身。我把之前写的几篇早年毛委员的文字放在下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瞅瞅。这几篇文字是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之外的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