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已标注出体育在新时代的全新定位,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从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国,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夯实体育强国之基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2019年9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安排,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可以清晰发现,体育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本刊记者深入采访调研,全面剖析在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逻辑和深远意义。
体育强则中国强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今年1月18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先后来到海淀、延庆、张家口等地,深入体育场馆、训练基地、交通枢纽等,实地了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
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这是18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赛场保障工作人员、运动员、教练员等亲切交流。 岳月伟摄 / 本刊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首次国内考察活动,也是他第四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自2013年底北京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和筹办工作。2014年2月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访俄期间43个小时,12场双、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始终不忘推介北京。他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归属前,习近平主席又通过视频向世界作出承诺:“中国人民期盼和等待着这次机会。我相信,如果各位选择北京,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言必信,行必果。5年多时光流转,中国始终在坚实履行申奥承诺。如今,中国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正在迅速“南展西扩东进”,群众性冬季运动广泛开展,浙江、贵州、湖北等地冰雪旅游人数实现年均10%左右的平稳增长。教育和体育系统共同推进的“冰雪进校园”将在2022年前把冰雪运动普及推进到百座城市、千所学校、百万青少年人群。
为什么说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那是因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早已有了全新的定位和独特作用。
北京冬奥会不仅带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还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相继建成,激活了冬奥会配套建设中的一条“中枢动脉”,将张家口、崇礼、延庆和北京城区串成一线,这意味着延庆、张家口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内涵。
新时代要遵循新发展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切中了国际奥委会“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的办奥新模式。正因为此,巴赫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头号粉丝。他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将为中国留下巨大遗产,对全球冬季运动的发展也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过去5年多,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举办地,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崇礼抓住了历史机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崇礼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很多外出打工多年的崇礼人回到了家乡,当地人捧起了“雪饭碗”,彻底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新时代提出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源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战略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多次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作出部署。在2020年9月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从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国
健康是1,有了这个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后面的0才会有意义,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从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夯实了体育强国之基。从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准确勾画出两大国家战略之间的清晰逻辑和实现路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河北咏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兵认为,未来30年,人们对健康快乐的追求将成为第一需求。具体到全民健身事业,如何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摆在当前的一张考卷。
答卷好不好,百姓感受最直观。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新月异:身边的体育设施多了,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0亿平方米,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面积大大增加;身边的体育指导更科学了,30个国家级、204个一级、474个二级和1609个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共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65万人;身边的赛事活动多了,各级协会成为组织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力军……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意味着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上医治未病”,如何从治病到防病,体育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其中关键一环。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表示,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还要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健全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定实践者。锡山高中除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传统运动课程外,还依据学生需求,增设了游泳、击剑、跆拳道、自由搏击、瑜伽、太极等16个运动项目,孩子们通过每周2节国家必修体育课、2节必选类校本课程和1节班级团队拓展课,以年级为单位,按选项走班教学。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过去一年多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国人开始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打通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逻辑关系的良苦用心。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的问题。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实体育强国的基础,进而不断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础。
大连龙卷风俱乐部U8年龄组的小球员在进行训练(2020年5月19日摄) 潘昱龙摄/本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0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在他看来,“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国。”2014年2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主席这样指出。
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到建设体育强国,其本质内涵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建设体育强国被列在“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章节之下,这深度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强国思路。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赢在当下,更要赢在未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现在重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而体育要处在C位,体育工作做好了,德智体美劳才能有根本保证。
在唐江澎看来,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社会的幸福程度,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止于身心健康,还在于精神激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奋勇拼搏、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竞技体育有着凝心聚力的强大感召力。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竞技场上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扬我国威的民族自信,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新一代体育健儿“圈粉”无数,中国榜样在赛场内外都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不仅如此,赛场之外同样可以得“金牌”。冬奥会筹备工作树立奥运标杆、高水平国际赛事承办获得高度好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在国际体育“朋友圈”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创建于江苏无锡的跆拳道大满贯赛事,如今不仅是奥运会直通赛,还带动了世界跆拳道运动的竞赛规则改革,中国“IP”讲述出全新的中国故事。过去几年里,男篮世界杯、羽毛球世锦赛、击剑世锦赛、乒乓球世界杯、苏迪曼杯、汤尤杯……众多国际高水平赛事在中国举办,一次又一次让世界看到中国高质量的赛事组织和服务能力。国际篮联主席哈马内·尼昂就说:“中国为篮球世界杯树立了一个全新标杆。”这也是中国为国际体育事业送出的“中国答卷”。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综合国力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从这一定位着眼,体育要成为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其竞争是全方位的,难度甚于单纯的竞技体育,国家软实力需要体育强国的全面硬实力作为支撑。无论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还是体育产业,都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在打牢基础的同时涌现更多明星人物、领军企业,真正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体育定要强起来,让中国体育在“最好的时代”里步入佳境。(记者 王恒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