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西藏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一下飞机就来到尼洋河大桥,实地察看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看的是江河、察的是生态。
从考察行程,可以解读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藏高原这块“生态文明高地”的格外关注和珍视。
一以贯之重视青藏高原生态
7月21日上午,习近平在林芝尼洋河大桥考察雅尼湿地。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在尼洋河大桥,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在林芝市城市规划馆,要求“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
在因桃花而闻名的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了解“绿色银行”兑换商店等情况;
在林芝工布公园,察看公园绿化和基础设施;
在部署川藏铁路建设时,要求要坚持“绿色施工”;
……
一路走来,总书记要求西藏“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赴青海考察调研,特意去青海湖畔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总书记同样叮嘱青海,“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就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
10年前,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就提出西藏生态保护是重要课题,要很好地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
2011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举行。习近平在庆祝大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
2020年,中央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明确而具体的特殊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要求明确而具体,强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亚洲多条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区,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这是2021年5月25日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鄂陵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雪豹、藏羚羊、岩羊等多种特色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空气质量与北极地区相当,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
但与此同时,这片雪域高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年平均气温增速超过同期全球的两倍,出现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问题。
青藏高原的生态非常脆弱敏感,一旦破坏,修复的难度非常大。
正是深刻认识到青藏高原生态的重要和特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
雪域高原的冰雪是资源,也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之外,再加上一个“冰”字,体现了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特殊针对性。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负责”表示出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问题的坚定态度。
坚持保护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严守生态安全红线。
这是2019年6月22日拍摄的祁连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开展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有效遏制了青藏高原生态恶化趋势。
当前,西藏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0%。青海90%以上国土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
守护生灵草木、万水千山。青藏高原这块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正在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高敬
统筹:张晓松、邹伟、王绚、施永南
视觉 | 编辑:包昱涵、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