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理再出硬招:解放“人才”,解放“人力”!
6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解读起来,两项议题实为解放“人才”,解放“人力”。前者主要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级科研人员,后者则与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密切相关。
4月15日,李克强考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北大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他在会上承诺,将出台经费使用上更加合理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文件,以及通过简政放权给高校必要办学自主权的文件。
仅仅一个半月后,相关文件即上常务会并通过。新规以改革经费使用管理为主,同时也涉及减少审批、给高校更多自主权。问题导向的思路非常明确,每一条都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对科研人员束缚已久、对科研开展掣肘已久、方方面面抱怨已久的弊端。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即根据实际科研需要,“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同时要落实和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
梳理这些让人畅快的新规,马上便联想到两天前,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那些掷地有声的话:“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技成果,从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出来的!”“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员的办法管理教学科研人员。”“要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
当天常务会还决定,在近两年已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再取消47项职业资格。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
不必要的职业资格,最大流弊是抬高了就业创业的门槛,导致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升。当大中专毕业生一个个忙着“考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总为无谓的“上岗证”或资质感到焦虑和不踏实时,人力人才资源谈何涌流?所以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这样的取消,能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
然而清理和取消的过程不可能没难度,设置者总是不愿意“放”的。为什么?指着这些资格收费的,有之;养人的,有之;甚至不乏从中寻租者。这一次,从总理到有关部门,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一定要动这块“奶酪”。在这样“壮士断腕”的气魄面前,六批,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制约就业创业的状况已大有改观。
本届政府牢牢扭住不放的“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还是在职业资格领域,核心要义便是要把“人”的力量解放出来。人是中国最大的资源,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两者结合,将会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力,释放“人力”的巨大潜能。(陈翰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