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7月11日消息,外交部今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介绍李克强总理将访问蒙古国并出席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总理时隔6年访蒙
将推动“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倡议对接
应蒙古国总理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7月13日至14日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
孔铉佑指出,李克强总理此访是中国总理时隔6年再次访蒙,也是蒙古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此访对进一步规划中蒙关系发展方向,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提升双方合作水平,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重要意义。
外交部就李克强访蒙并出席亚欧会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人民网记者 杨牧 摄)
孔铉佑表示,李克强总理访问期间,双方将重点推动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蒙方的“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推动中蒙产能合作以及在能源、基础设施、金融、农牧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两国人文交流等。访问期间,双方将签署多项重要合作协议,涵盖经济贸易、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气候变化等领域,将进一步充实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有关访问安排,孔铉佑介绍,李克强总理将出席额尔登巴特总理举行的欢迎仪式,与额尔登巴特总理举行会谈,并共见记者。将出席额尔登巴特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与额尔登巴特总理共同出席双方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以及中国援蒙残疾儿童发展中心的启动仪式。
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还将会见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和蒙古国家大呼拉尔恩赫包勒德主席。李克强总理将同蒙方领导人就推动中蒙关系发展,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等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将第二次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回顾会议20年历程 阐述中国期待和主张
应蒙古国总统查黑亚·额勒贝格道尔吉邀请,李克强总理将于7月15日至16日出席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
孔铉佑指出,亚欧会议是亚欧两大洲之间重要的跨区域政府间论坛,成立于1996年。20年来,亚欧会议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在促进亚欧各成员间政治对话、经贸合作、社会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在亚欧会议成立20周年之际,各方普遍关注亚欧会议未来发展方向,期待亚欧会议进一步发挥好亚欧间对话平台的重要作用。
孔铉佑介绍,本届首脑会议的主题是“亚欧伙伴20载 互联互通创未来”。根据会议议程,与会领导人将回顾亚欧会议20年历程,规划未来发展,深入探讨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深化亚欧伙伴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孔铉佑表示,中国是亚欧会议进程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亚欧会议的创始成员,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历届首脑会议,并就亚欧合作累计提出28项重要倡议,涉及互联互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经贸与投资便利化、新型城镇化、残疾人等领域务实合作。中方期待本次会议紧扣合作主题,在巩固基础、凝聚共识、提升合作、增添动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李克强(资料图)
首先是巩固基础。亚欧会议成立之初,即确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协商一致、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这是亚欧会议赖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各方应以乌兰巴托会议为契机,重申以上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并切实用这些原则指导会议进程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是凝聚共识。亚欧当前都面临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难民、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 ,各方要树立共同体意识,积极加强政策交流,寻求利益汇合点,协调行动。亚欧会议应当成为亚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效框架和平台。
第三是提升合作。亚欧各方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共同任务,为提升亚欧合作带来新机遇。希望各方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发展优势和发展需求,在更大空间和范围内统筹和配置资源,挖掘合作潜力、创新合作形式。特别是在经贸和互联互通合作方面采取新举措,提升亚欧整体发展水平。
第四是增添动力。今年是亚欧会议成立20周年,是亚欧会议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希望各方共同把握历史机遇,加强对亚欧会议的合作形式和机制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为亚欧会议增添新动力,进一步提高会议效率,规划好第三个十年的发展方向。
孔铉佑指出,这次是李克强总理第二次出席亚欧首脑会议。与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出席会议欢迎仪式、开幕式、两次全会、集体合影、欢迎晚宴,非正式会议和闭幕式等活动。李克强总理将在全体会议和非正式会议上发言,阐述中方对新形势下提升亚欧合作的期待和主张,介绍中国支持亚欧务实合作有关倡议和举措,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表意见。此外,李克强总理还将与部分与会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就双边关系、亚欧合作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关于亚欧会议是否将讨论南海问题,孔铉佑在回应现场记者提问时表示,南海问题与亚欧首脑会议没有直接关联,亚欧会议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合适场合。本次会议议程没有讨论南海问题的计划,而且南海问题也不应列入会议议程。
孔铉佑表示,亚欧会议是亚欧领导人对话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今年适逢亚欧会议20周年,中方认为各方应抓住机遇,提升亚欧务实合作水平,为未来十年发展做好规划。
(人民网记者 杨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