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 第2版() 专栏:许川 白丁 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 3月16日的下午六点多钟,毛主席来到川西平原上的郫县红光农业社。社长周桂林'...

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

第2版()
专栏:许川 白丁

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
3月16日的下午六点多钟,毛主席来到川西平原上的郫县红光农业社。社长周桂林和副社长刘贤松,还有县委书记刘致台和农村工作部长潘兆清,正好迎上了毛主席。他们看到毛主席精神奕奕、笑容满面地走来,几乎齐声地欢呼起来;心情的激动,差点忘了向敬爱的领袖问好。就在这一瞬间,毛主席已经走近了他们,亲切地招呼,一一地握手,还微笑着称赞说,这里是一片青枝绿叶啊!
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生活
毛主席在红光社的机耕道上缓步前行。早春的川西平原,四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菜花和碧绿的麦苗;从都江堰流来的清水,在道旁田边的沟里静静地流着。毛主席环顾了一下四周,走上就近的一条小路,向着一户人家走去;同时,侧过身来问社长们:
“我们先看一户人家好不好?”
“好!”社长们同声地回答。
毛主席走进了一户贫农的家。屋里有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婆婆林赛华,她这几天正患“火眼”病,没有看出进屋来的是毛主席,还以为是来了一位外省干部。
毛主席在堂屋里坐下,用四川话对林赛华说:“我们摆一摆好不好?”接着关切地问了林赛华什么时候入的社,一家几口,有几个劳动力,交多少公粮,卖多少统购粮,一年分多少口粮,还关心地问:“口粮够不够吃?”林赛华回答说:“够吃。”这时,站在一边的副社长刘贤松向毛主席说:“去年平均每个社员分四百多斤粮,……”毛主席又对林赛华说:“他说的不算,你说,是不是真的够吃?”林赛华感动得笑起来说:“真的够吃!”说得毛主席笑了,大家也都幸福地笑了。
除四害,讲卫生,回答主席一片心
毛主席又问林赛华:“你认不认得你们的社长?”
“认得到,”林赛华指着周桂林和刘贤松说,“这是我们的周社长,这是刘社长;我们社还有张社长,穆社长,……”
“社长对你们好不好?”
“好,”林赛华笑容满面地说:“我们的社长见人都是笑眯眯的。”说得大家又都笑了。
毛主席还关切地向林赛华问起除“四害”的情形:
“你知不知道除四害?”
“知道,我们是除七害。”
“你们是除那七害?”
林赛华说: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偷油婆。
毛主席又问:“为什么要除七害呢?”林赛华一一回答说:“麻雀、老鼠要偷粮食吃,蚊子吸人的血,苍蝇腿杆上有细菌,……”
“偷油婆呢?偷油婆有什么害处?”
“偷油婆到处爬,脚上也有细菌,它爬过的东西还有臭气,吃了要发呕。”
毛主席对林赛华的回答很满意,称赞说:
“你还懂得科学知识哩!”
毛主席想看一看偷油婆,可是,人们在林赛华家的碗柜里找遍了,也没有发现一个。毛主席慢慢地站起来,走拢碗柜看了看。这碗柜没有灰尘,碗盏放得整整齐齐的。毛主席很高兴。随着,转过身来又问林赛华:“再看看你们的房间好不好?”
毛主席走进林赛华的房间,环视了一下。这房间不算大,但整理得很清洁,家具摆设也较齐全。毛主席走出房来,风趣地问道:“这家是地主,还是富农啊!”林赛华笑着回答说:“我们是贫农。”说得毛主席也笑了,满意地走出了林赛华家的后门。
毛主席刚刚跨出林赛华家,林赛华的媳妇和邻居们就欢乐得跳起来说:“是毛主席!”“毛主席来了!”这时,林赛华才知道刚才亲切地和自己谈了这许久话的,原来是毛主席!她三步并作两步连忙赶出屋去。追上毛主席,激动得反而说不出话来了。
有党的领导,一定能把生产搞得更好
在向前走去的路上,毛主席向社长们详细地问起社里有好多户,有好多田,有多少个生产队,生产队下面有没有生产组。两位社长一一作了回答。
当社长周桂林说到一个生产队有三个队长的时候,毛主席关心地问:
“三个队长里面有没有女队长呢?”
“有,每个队都有一个女队长。”
“组长里面有没有女的?”
“每个组都有两个组长,一个男组长,一个女组长。”
“有没有女社长?”
“也有,有一个女社长。”
毛主席问:“怎么没有看到她?”社长们一面回答毛主席,一面就叫人去通知女社长萧绍群来。
不多一会,毛主席在一条田坎上观察着茂密的麦子时,萧绍群就兴高采烈地过来了。毛主席像看出了她是女社长,慈祥地望着她。萧绍群激动地奔到毛主席跟前,说:“毛主席好!”毛主席和她握手,关切地问她:“你们社有九百多户人家,管得下吗?”尽管萧绍群平时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她坚定地回答:“能管得下!”站在旁边的社长周桂林也接着说:“有党的领导!”毛主席含笑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和社长们边谈边走,看到路边的一些小块的麦子地,麦子长得比较矮小,就问:“这些麦子算不算好的?”两位社长回答说:这是社员们在自留地上种的小麦,不算好,是中等的。
毛主席走近了一块菜籽田,停留下来,走到田里,站在菜花丛间,一边抚摸着菜籽,一边问:“一亩田能收好多斤菜籽?”这块田里的菜籽茎秆粗壮,籽实饱满。周桂林约略地估计了一下说:“一亩能收一百七八十斤。”毛主席含笑地点点头,左手摸着菜籽,右手伸到齐胸的高度问:“能不能长这么高?”又比到齐颈的高度问:“能不能长这么高?”最后一次比着一人高的模样,问道:“能不能长这么高?”社长们深受感动地想:毛主席的胸怀多么宽广,多么高瞻远瞩,对农业生产是多么关心啊!主席的话像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窍,社长们都有决心来实现毛主席的这个要求!副社长刘贤松还满有信心地要使明年的黄油菜一定长得像毛主席第三次比的那样高,用一株制成标本,寄到北京去,送给毛主席。
感谢领袖恩情,青年人要好好学习和劳动
毛主席在机耕道上走着,路边已经站了不少妇女和小孩。毛主席和蔼地和她们点头招呼,走近一群孩子的身边,指着跟前的孩子问:“你上学没有?”问到第四个孩子的时候,旁边有人回答说:她从高小毕业已经有两年多了,毕业以后就在家里参加农业生产。毛主席又问:“劳动好不好?”小姑娘爽快地回答:“好!”毛主席赞许地说:“很好!”
毛主席转身问社长们:“社里办了民校没有?”周桂林说:“办了一个。”毛主席又问:“再办一个好不好?”几位社长都说:“好。”
往前走了一段路,毛主席又转上一条小道,向一块麻田走去。到麻田要跨越一条三尺多宽的小沟。周桂林先跨过沟,想扶毛主席过去。可是,毛主席轻捷地提步一跃,早已跨到沟的对面。领袖的身体是多么健康啊!一股幸福的暖流顿时通遍每个人的身上。
两位社长走下麻田。毛主席未下麻田先发问:“会不会踩坏麻?”周桂林笑着对毛主席说:“不会,苗子小,从中间走不要紧。”
毛主席在询问大麻生产的情形。忽然看到一个右手用布裹着吊在胸前的小姑娘,正从对面走来,毛主席慈母般地问小姑娘:
“你的手是怎么伤的?”
这姑娘是来看望敬爱的领袖的。她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向自己问话,可是这问话是多么亲切!小姑娘回答说:“是开荒的时候被锄把震裂了口,正在溃脓。”
毛主席听说后,就转向医生,嘱咐说:
“给她点药,好好治好。”
这个小学毕业的姑娘叫王祖运。她接过毛主席给的药膏,激动得不知该怎样道谢。她心里想,一定要永远安心农业生产,劳动得要比爸爸还好,来报答毛主席的关怀。
“打破碗花花”要好好推广
在返回机耕道的路上,毛主席又向社长们问起除七害的工作:
“今年能不能把七害除完?”
“一定能除完!”周桂林回答得是这样坚决。
“你们用什么办法呢?麻雀怎么消灭呢?”
麻雀好办。我们把大家组织起来,熬更漏夜地干,到处又?又赶,只留下一个空地,让它们停下来,落一个就打一个!”
“老鼠呢?”
“老鼠也好办,”周桂林又详细地汇报了消灭老鼠的办法。
“苍蝇、蚊子呢?”
“苍蝇、蚊子更好办!”
毛主席特别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苍蝇蚊子更好办,周桂林就说明了社上用“打破碗花花”消灭蚊蝇的效果。这是一种野生的毒草,它的浆汁有强烈的杀伤性。把这种花或者它的浆汁放在粪坑里,就能杀死蛆虫和蚊子的幼虫孑孓。毛主席又问:“为什么叫‘打破碗花花’?”农民出身的部长潘兆清回答说:“从前为了防止孩子们去摘这种花,农民就对孩子们说,摘了这种花,就要打破碗,打破了碗,就吃不成饭,‘打破碗花花’就这样得了名。”
毛主席听了很高兴,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是群众的一个创造。好办法,要推广。”又问能不能找到这个“打破碗花花”。社长说,这种花到处都有,说着就在田坎边随手拔来一株。毛主席说:“很好,带回去,明天开会给大家看看。”并且嘱咐县委书记和省农业厅驻红光社的一个农技师动手写稿,明天写成,后天审稿,再后天登报。永远记住这个幸福的时刻,
决心使红光社大放红光
天色渐渐地落黑。毛主席快要走了。听到毛主席来了的喜讯的人们,心情十分激动,有什么比见到自己的领袖更幸福的呢?他们脚不由主地奔向机耕道来!毛主席正谦和地向人们招手致意,同跟前的人们握手。女社员、六十一岁的老婆婆许家群,在1952年土地改革翻身后就存了这个心,如今,这多少年来的心愿实现了,果真看到了毛主席!她突然觉得应该和毛主席握个手,可是,刚刚匀过麻秧,满手泥灰,不会脏了领袖的手吗?怎么办呢?洗一洗吧?来不及了!毛主席已经伸过手来。她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毛主席走了。然而,人们将永远记得这个幸福的时刻!红光社的社员们当晚就讨论了跃进计划,每个人都决心用生产大跃进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毛主席的关怀,使红光社大放红光。社长周桂林和副社长萧绍群,他们是夫妇俩;在党内,一个是支部书记,一个是副书记。他俩彻夜不能入眠。夜半更深了,萧绍群还在郑重地对周桂林说:“桂林,从今后一定要干得更好啊!要不,人家会说,‘夫妇两个,正副社长,都是书记,还亏他们都见了毛主席的哩!’”周桂林也沉不住了:“我周桂林不是那种人!1954年自发势力闹得那样凶,我没有退过一步!如今一定要把红光社领导得更好,我一定要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党,对得起毛主席!”
当夜一场喜雨。“春雨贵如油”,第二天,田野里的春色显得更浓。天色微微透明,红光社已经大放红光,四处传出劳动的歌声。在这早春季节里,敬爱的领袖给四川农民播下了跃进的种籽,四川农民一定能够不负党的关怀,以丰收的硕果献给党和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四川日报记者 许川 白丁)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