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一幅动人的战争油画——评吴强作长篇小说“红日”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幅动人的战争油画——评吴强作长篇小说“红日” 第7版() 专栏: 一幅动人的战争油画 ——评吴强作长篇小说“红日” 宁干 吴强同志的“红日”受到广大'...

一幅动人的战争油画——评吴强作长篇小说“红日”

第7版()
专栏:

一幅动人的战争油画
——评吴强作长篇小说“红日”
宁干
吴强同志的“红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决不是偶然的。首先,这部小说的气魄很大,好像一幅描写战争的巨幅油画,色彩强烈,人物众多,但结构却简洁而明快。它以军长沈振新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围绕着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上的两大著名战役
(莱芜和孟良崮战役)展开了波涛壮阔的描写,不仅把当时的战局和那种声势浩大的大战气氛和激战图景生动地勾绘出来了,而且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刻划,真实地反映了我军的英勇机智和艰苦奋战的斗争生活,这当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我军战略思想和革命的
(集体的)英雄主义,作了出色的描写,因而看来非常吸引人。
谁都知道,打胜仗,不是容易的事。从军队本身来说,除了需要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之外,还需要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指挥。因此作者如果忽略了对其中任何一点的描写,都不可能把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的战争面貌写好。
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向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碰壁之后,就集中优势兵力,对我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当时,敌人投入山东的兵力共有五十多万,并把他的御林军七十四师,拿出来作矛头尖,由南向北打,先侵占了临沂,后攻下了涟水,同时,盘据在济南的李仙洲,率六万多人由北向南打,妄想把我山东解放军主力消灭在鲁南山区。我军在毛主席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运动战的军事思想指导之下,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先掉头北上吃掉了李仙洲六万多人,而后又把全部美械化的蒋家御林军七十四师,调动到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全部歼灭,从此扭转了山东战局,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这就是“红日”所反映的山东战局的面貌和我军的战略指挥思想。
文学作品不同于写战史,它要通过对人物的刻划和对生活的描写来说明问题的。小说“红日”并没有正面把当时我山东战场上的统帅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搬出场来,只通过对军长沈振新和他的部队的描写,就把战局面貌和我军战略指挥生动而巧妙地写出来了。
蒋军七十四师,是沈振新这个军的死对头,在涟水防守战中,沈振新这个军,吃了七十四师的败仗,从上至下都窝了气,虽然,他们参加莱芜战役,歼灭了李仙洲,获得大胜,但仍不满足。因为,他们感到只有消灭了七十四师才算给部队争得了荣誉,莱芜战役之后,为了调动敌人,制造战机,部队在沂蒙山区转起圈子来,当时,中下级指挥员和战士们不了解上级意图,七天的连续夜行军,走得太累了。腿肿脚起泡;都说起怪话来:
“到什么地方宿营?”
“不是‘天亮庄’就是‘日出村’。”
“这叫打仗吗?”
“是脚板和石头战斗。”
“再拖几天,打不死也就拖死了。”
正在这时,东南方向传来轰炮声,传说是对头冤家“七十四师”来了,随着,部队得到命令:停止前进待命行动,指战员们立刻兴奋起来。磨拳擦掌,准备吃“七十四师”雪涟水战败之辱。有人高兴得还编起打七十四师的歌子来。
部队停了不久,又奉命继续前进;而且是急行军,指战员们更高兴了,以为一定是去打七十四师。可是愈走,离炮声愈远,原来方向不对,炮声在东南,部队却向西南方向前进,并且,从第二天起,改夜行军为白天行军,在夜行军中从不用的军号也吹起来了。很显然,七十四师,是打不成了,既然仗打不成,情况又不紧张,可是不管风雨多大,部队照常每天八十里,战士们搞不通,连长不高兴,团长也不舒服,……几天以后,当他们奉命返回头来以急行军去消灭七十四师,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上级叫他们向西南走,改夜行军为日行军是为了调七十四师上孟良崮。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描写啊,这是多么有力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啊!
战争是千变万化的,把敌人调到预定地点之后,并不等于消灭了,敌人不是傻子,他们有指挥有布置,他们有良好的装备,他们可以用军法逼着士兵冲杀。尽管如此,但是反动军队的阶级本质注定了他们要灭亡的。这里,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两大著名战役的敌军司令官作了细微刻划,不仅活绘出李仙洲那种优柔寡断、老奸巨滑的性格,张灵甫那种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的性格,而且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把敌人那种腐朽残暴,各成派系,互不支援,总想牺牲异己,保存个人实力的反动军队的本质生动地展现出来,这当中,由于作者赋予了人物以生命力,由于作者写出了敌人如何由狂妄的进攻,到挣扎反扑,想摆脱被歼命运,但由于士兵厌战,人民不支持等等,而终于覆灭这一真实的斗争过程,所以读来非常令人信服。
在描写我军取得战役胜利的过程中,同样的,作者不仅对军长沈振新,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班长秦守本等很多人物作了细微刻划,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面貌,和对战争高度负责的阶级品质,并通过他们,突出地表现了我军那种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军的斗争生活面貌。
在这篇文章里,不可能对所有主要人物都评述一下,只要谈谈对团长刘胜这个人物的刻划,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涟水战役吃了败仗之后,团长刘胜和全军所有的指战员一样,窝了口大气,他总觉得,非歼灭了蒋军七十四师,才算争回了部队的荣誉,因之消灭七十四师,是他的(也是全军每个人的)心腹大事,但仅这一点,并不能给刘胜以生命力。刘胜热爱部队,珍视部队的荣誉胜于自己的生命,这些,仅是当时历史生活中我军每个人所共有的一种共同性格而已。此外他——刘胜还有自己的个性:纯朴、爽直是他的优点,性子太刚,脾气急躁又是他的缺点。缺点的克服——性格的成长,是与人物所处的生活时代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在描写人物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反映当时的斗争生活,对于作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个课题解决不好,人物就站立不住,作品也不会成功。
吴强同志完全懂得这一点,并且牢牢地掌握了这一点。
涟水战役败退下来,刘胜的团损伤很大,装备自然也很不好,这时传来了兄弟部队在峄枣战役大捷的消息。相形之下,他和别人一样,当然受刺激。当时,政治主任潘文藩曾用羡慕的口气向他说道:“这一仗打得好呀,缴了大炮小炮好几百门!”他却冷笑地说:“眼红吗?那是人家的本事”。潘文藩并不介意,进一步对刘胜说:“能不能向上面要求一下,拨几门炮给我们”。刘胜反感地说:“好意思吗?要脸不要?”当潘再进一步说服他:“那有什么关系,都是一个大家庭里……”时,他把香烟一抛,忿忿地说:“我不是作叫花子的?就是苦得没有饭吃,我也不去讨饭。”
刘胜不想要炮吗?想要,但他,一来部队打了败仗在气头上,二来性子太刚,认为,有本事应自己搞炮。同时,他还有点对知识分子出身的政委和主任不太欢喜,这时候,他还不成熟,遇事好冲动,使性子,不考虑对方是好意还是坏意,也不管对方是否受得了。在莱芜战役歼灭李仙洲时,部队攻不上去,他火一来,就要硬拼。歼灭了李仙洲之后,为了调动敌七十四师,部队在沂蒙山区转圈子时,军长曾命令他这个团插到鲁西南沙河以西打伏击时,他因为不了解上级意图,他认为别的团去参加战斗,打七十四师去了,和中下级干部一样讲怪话发牢骚,甚至说什么“为什么不叫我们打七十四师,我们这个团不是亲生的?”可是,他却是个纯厚的人,他不论对谁,从不计较什么,有什么不高兴,发作之后也就完了,别人顶撞了他,他也从不记人。当他发现自己干错什么事或说错什么话,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力求改进。而每受到一次批评,他也就更成熟一步。最后,在打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战斗中,他已经被磨炼得完全成熟了。张灵甫据险顽抗,他的部队受到损伤很大,但这时,他已能控制自己不再使性子硬拼了,而是用脑子使智慧去克服困难打上了山峰。但就在打上山峰的当儿,他受了重伤,死前还下命令说:“把队伍整理一下,攻到孟良崮山顶上去,捉住张灵甫带给我看看……”
我军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当时艰苦奋战的生活面貌,通过刘胜这个人物和许多别的人物,生动地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小说除了写战斗之外,还写到战时的后方生活,人民的支援,以及在战争生活中,军长、参谋、战士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家庭生活和恋爱生活,这些都各有千秋,这篇短文里就不能一一论述了。当然也应当承认,这部小说,在语言的锻炼上,在某些生活细节的描写上,还有些粗糙之处,但小疵不能掩大德,因之,我愿向读者推荐这部小说。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