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蓄水为主 小型为主 社办为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蓄水为主 小型为主 社办为主 第1版() 专栏:社论 蓄水为主 小型为主 社办为主 河南省的济源县和孟县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打破县界,联合行动,成功地共同治'...

蓄水为主 小型为主 社办为主

第1版()
专栏:社论

蓄水为主 小型为主 社办为主
河南省的济源县和孟县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打破县界,联合行动,成功地共同治理了漭河(黄河支流)。现在,许多地区都在运用治理漭河的经验。中共河南省委在去年12月已经决定采取同样做法来治理淮河支流中含沙量最大的沙颍河。这两条河造成的洪水和涝灾,遍及河南、安徽两省的九个县。治理好了,对九县都有很大好处。中共山东省昌潍地委不久以前也订出了治理潍河、胶莱河、白浪河、洱河、淄河、潮河六个水系的规划,决定“三年基本改变面貌,五年治好全区河流”。今年1月中旬,中共山西省晋南地委召开了闻喜县等七县县委书记会议,决定三年内基本上把涑河治好。山西省雁北地区最近成立了由地委书记直接领导的治理浑河委员会,决定流经浑源县、应县的浑河主流和八个大峪的全部治理工程要“二年完成,三年扫尾”。还有一些地区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这样大规模的几个地区联合进行的群众性治水运动,标志着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遍布祖国各地无数条小河流的新的生命史的开始。就是说,成千上万条小河流将不再作为一种暴涨暴落、无人驾驭的盲目力量为害人民,而将越来越驯服地按照人民的意志有节制地流动,造福于人民。
河南省已经确定了治理沙颍河的三条方针:一、以蓄水为主,在满足全流域对于水的需要之后,作适当的排泄;二、以小型工程为主,辅之以必要的中型工程;三、小型工程全部由农业合作社自办,在特别困难的地区,国家给以必要的支持;中型工程以社办为主,国家给以必要的补助。其他地区在治理中小河流上,也基本上采取了这个方针。
以蓄水为主,这是群众性治水事业的一个重大转变。几千年来,人们对水都存有恐惧心理。每到雨季,平原地区和低洼地区的沿河农民常常提心吊胆地去堵水排水,惟恐水留在自己的地区酿成灾害,毁坏农田和家园。对上游是拼命地堵,对下游是拼命地排,你排我堵,以邻为壑,各顾自己,而结果是大家受害。解放后,政府提出蓄泄兼顾的方针,平原、洼地的治水工作收到很大成效。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治水经验的不足以及其他原因,毗邻地区之间的水利纠纷仍然年年发生。今后如果能从山头到山脚,从山区、丘陵区到平原,从平原到洼地,从发源地到河口,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各种各样的工程互相配合,每个地区都首先尽量把雨水蓄起来,尽量加以利用。这样就可以消除或者大大减轻洪水和内涝的灾害。从尽量排水堵水到尽量蓄水用水,这是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控制水的能力在迅速发展和提高。
用什么方法来蓄水呢?主要依靠大型工程,还是中型或小型工程呢?肯定的回答是:应当以小型工程为主。把小型工程用于一般农田水利,会得到很大的效益,这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但是,把小型工程用来治理河流,还有人怀疑它的效果。关于这一问题,最好还是让事实来回答。河南省的漭河从1955年冬季开始大规模的综合治理,经过两个冬季,完成了总工程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很快就收到了效果:1953年汛期,雨量是五百四十公厘,漭河洪水流量是五百秒公方,有十二万亩耕地受淹。1957年汛期,济源降雨量五百六十公厘,漭河只出现了七十秒公方的流量,洪水流量被削减了86%。由于漭河流域基本上消除了水旱灾害,孟县、济源县农业都显著增产。再从沙颍河流域若干个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的经验看,多种多样的小型工程(小水库、谷坊、鱼鳞坑、截水沟、水平沟、地埂等等)的治水效果,也是肯定的。沙颍河流域禹县、郏县、鲁山县的水土保持工程(小型工程)经过1957年汛期暴雨的考验,基本上达到了水土不下山的要求。除个别地方外,在一次降雨量二百公厘的情况下,不致发生水土冲刷,向下游输送泥沙。这就说明,只要整个沙颍河流域都因地制宜地修上各种小型工程,就可以基本上消除洪、涝、旱灾。当然,小型工程对于抗御特大洪水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还是应当建设少数大型工程;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小型工程的功用。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小型工程虽然规模小,但是到处可以大量修建,因此它们控制的面很广大;而少数的大型工程所能控制的流域面积却是有限的。只有把少数大型工程和大量的小型工程配合起来,它们才会相得益彰,收效更大。同时还要看到,依靠成千上万的小型工程治理好了小河流,根除大河流的水患也就容易了。
小河流的治理既然以小型工程为主,那么治理工程就必须主要依靠农业合作社来办。因为小型水利工程每个县都要做几千几万个,必须发动农民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料出料,有计献计。几年来凡是治水成功的地方,正是这样做的。各地的经验证明:依靠群众兴办水利工程,还可以节约经费,避免浪费。河南省郏县1957年7月以前,共建成六十五座水库,其中六十四座是群众自办的,国家只给了很少的补助。山头赵水库可蓄水二百一十五万方,共用去十一万六千元(其中国家只补助二万五千元),每元平均十八方多水。但是完全由国家办的蓝河水库,国家投资平均每元还不到五方水。国家办的这座水库因为没有受群众保护,后来被山洪冲垮了,而农民群众对于自办的水库却保护得很好。看水库的人还利用水库发展副业生产。现在,这个县的农民兴修水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在去冬今春将再兴建八十座小水库。这个事实还不足以证明“以社办为主”的方针的正确性吗?
要鼓励千百万农民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有效地治理小河流,必须有一个物质基础,就是使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密切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综合利用各种水利工程,全面发展生产,把水土保持、防洪、排涝、发展灌溉结合起来,把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起来。事实上,只要认真贯彻上述三条方针,坚决走群众路线,是完全可以做到这点的。比如山坡上的一个鱼鳞坑,就又可蓄水,又可栽树和种瓜豆,一举三得,当年受益。水库的用途更广泛。河南郏县十二个乡,有十一个乡有水库,全县已经出现了“葡萄串”式的水库群,农民从水库得到了很大的收益。群众总结兴修水库的好处是:“灌溉增产;拦洪减灾;发电照明;养鱼吃肉;节省劳力;便利洗衣;有利打井;绿化荒山;改变良田;供给治理大河水文资料……”河南省禹县山区农民兴办的许多水土保持工程,由于密切结合当前生产,当年收益就超过了当年工程成本。
一条河流的治理,关系许多地区,关系千百万人民的利益。制订一个流域规划,需要搜集大量的自然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需要兼顾各类地区的利益和要求,需要确定正确的治理方针和方法。在治水工程进行过程中,还必须做好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这样艰巨、复杂的任务,只有在各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之下才能胜利完成。最近各地开始的治理河流的工作,都由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统一指挥。这是完全必要的。
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需要各个部门的有力支援和配合。今年各地的工程任务一般都比去年增加一两倍,甚至三四倍,而群众的技术水平还不高,经验也不足。这就要求水利部门在技术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这对于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群众治水运动的发展,给科学研究机关也提出很多新问题。比如,在大量修水利工程、实行以蓄为主的方针以后,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地下水位、土壤成分、河水含沙量等等,会发生什么变化?具有什么样的规律?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工作者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利用水利资源,来发展生产,推进建设。广大群众在治水运动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经验新的技术,也需要科学家们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科学家们将乐于接受这样的有益于人民的光荣任务。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