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人人有文化 处处读书声河南登封县扫盲工作经验介绍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人人有文化 处处读书声 河南登封县扫盲工作经验介绍 第7版() 专栏: 人人有文化 处处读书声 河南登封县扫盲工作经验介绍 登封县在嵩山脚下,人民世世代'...

人人有文化 处处读书声 河南登封县扫盲工作经验介绍

第7版()
专栏:

人人有文化 处处读书声
河南登封县扫盲工作经验介绍
登封县在嵩山脚下,人民世世代代过着“石厚土薄、十年九旱”,“地无三里平、人无一文铜”的痛苦生活,这个县的劳动人民都是“目不识丁”的“瞪眼瞎”,被地主阶级说成是“山憨子”,是“楞头青”。
在全国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形势下,登封县的扫盲运动也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地发展起来。扫盲工作大跃进使这个县农村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现在,全县八万四千三百二十五个扫盲对象中,有六万八千五百一十六人考试及格,占81.2%,胜利完成了数千年来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还有一万五千八百零九个文盲正夜以继日地进行突击学习,他们决心要在三月底全部扫完。丁秀珍老大娘说:“蒋介石叫好眼变瞎子,毛主席叫瞎子变好眼,我决心送孩子媳妇上学,学文化”。十里铺带着三个孩子奉养着婆母的寡妇王芬在门联上写道:“借星光积肥送粪,趁月亮读书写字”,横额是“眼光高了”。井湾乡雷春生在门联上写着:“只有听毛主席话,才能走社会主义”,横额是“不当文盲”。原来只有二十一个识字人的三官庙乡,现在除设有公立完小外,新出现了乡、社办的业余高小十三班,初中九班,高中二班,干部红专学校一所。全县四百一十六个农业社,一千九百六十八个生产队,队队村村都办了农民业余学校,有高小九百二十班,初中九十九班,高中七班,红专学校十二所,还有十二个技术研究组。全县已有四万五千人参加了业余小学班学习,二万三千人参加了技术班学习。三官庙乡扫盲毕业的范玉坤学习了初中植物课程就运用米丘林学说,实验成功了春化小麦,天天茄嫁接辣椒,红芋温汤育苗,玉米人工授粉等作物,提高了产量。这个乡的农民作家范海亮已经会写小说和诗。他在“歌颂毛主席”的诗上这样写道:“毛主席的眼睛像两颗明星,住在山沟里的人们也看见了你的光明”!
登封在扫盲工作上有哪些经验呢?
一、党委加强了对扫盲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扫盲工作是学习文化、研究科学、提高技术的准备工作和不可缺少的步骤,是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服务的。当扫盲工作能够结合生产、服务生产时,扫盲工作就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得到群众的支持,运动才能广泛深入和迅速的开展起来。过去有一个时期曾有人错误地把扫盲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要和生产挤时间,争时间,过分强调正规的课堂学习;在生产工作和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繁忙时,扫盲工作就被挤掉了。登封在实践工作中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规定了“乡领导、社办学、队保证”的三级领导制度和七统一的领导方法(统一计划、统一布置、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检查、统一汇报、统一总结评比),党团员社、队干部和干部家属都带头参加学习,学习高潮就能很快地掀起来。为了更好地挤出学习时间,并有效地推动工作,在开会集合时间先进行文化学习,接着社队干部和民校教师换位置,坐在学员座位上的干部到讲台上布置生产任务,教师就坐在学员座位上听报告、作记录;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政治鼓动工作。在调配生产力时,还根据生产任务变化,对民校教师也作统一规划,不使学习因生产组织变化而受到影响。他们还结合生产特点提出“手不离书、书不离手”,“黑板下地,书本上坡”,“生产打先锋,学习争模范”等口号,生产和学习必须密切结合的教育工作已经深入人心,把生产休息时间都变成了读书看报时间。库庄乡群众说:“过去生产休息时青年们打打闹闹,现在休息时都是读书看报”。生产和学习密切结合是搞好扫盲工作的首要关键。
其次是不断地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作好思想发动工作,大胆支持先进经验。扫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的右倾保守思想是:不相信扫盲工作能够跃进,不相信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不相信扫盲工作能够促进生产,不相信成年人和孩子多、家务重的妇女能够扫除文盲。为了打破这些思想障碍,县委书记曾亲自主持总结了“七社六村十四队”的扫盲先进经验,召开了民校教师誓师大会和扫盲重点的干部座谈会。当二区提出“千人教,万人学”的口号时,县委又及时总结,把这一口号发展成为“万人教,全民学”的口号,这是适应高潮形势的领导方法。合作化高潮时,在群众中普遍开展了新旧社会对比、诉没有文化的苦。在这个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又发动“万人教,全民学”和结合对农业发展纲要的学习,开展了辩论。提出:“提前实现四、五、八要不要文化”,“扫盲工作如何结合中心,服务生产”等问题,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更广泛深入地进行了思想发动。区、乡、社党组织又在思想认识统一基础上,逐级召开了群众性的誓师大会,树立了向文化大进军的信心和决心。在全民学习已经形成高潮时,又规定:完成一队、一社、一乡,就庆祝一队、一社、一乡;完成一区庆祝一区。组织苦学苦练模范范玉坤、程凤英、崔秋英等对全县广播,掀起了“男的赶上范玉坤、女的赶上程凤英”,“决心苦战一个月,扫除文盲过春节”,“为了文化县,春节不停战”的苦学苦练高潮和教学高潮。这两个高潮相互交织,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巨流,扫除了一切保守思想。库庄乡教师在誓师大会上仅提出保证春节前毕业二十人还信心不足,春节前即毕业了二百五十九人。县委在宣布“无盲县”的同时,召开了区、乡干部和骨干民校教师的文化促进会议,通过参观介头乡的业余小学和业余中学的教学、三官庙乡介绍普及综合业余学校和干部红专学校,以及建立技术研究组的经验,批判了“学习到顶”的自满情绪,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措施。又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向扫文化盲、扫科学盲的大进军的学习热潮。
其三是整顿扫盲协会,抓紧教学领导,发动“万人教,全民学”的教学高潮。支部的副支书和乡、社的副乡长、副社长、副队长必须把办好民校列为自己的工作日程,负责解决教师、教室、教具和学员动员组织工作,并要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带头参加相应的班级学习。四区为了广泛深入发动民校教和包教的小先生的积极性,提出“工业化靠工人,农业增产靠农民,文化革命交给识字人”的生动口号,这一口号很快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起来,并开展了识字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有文化的人对建设社会主义应该担负什么责任,有文化的人是否应该在扫盲运动中大放光芒的辩论,批判了“宁管千军,不教农民”,“七十二行,不干扫盲”等错误思想言论。他们调动各方面的识字人参加扫盲工作,有一千多下放干部和转业军人,一万多个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小学毕业生,二万多在学校学习的中、小学学生和在春节前历次扫盲毕业的三万多人,以及有教学经验的四千名民校教师、扫盲专职干部,还有社会知识分子一万多人。通过对民校教师和小先生的普训,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教学方法,开展了“万人教,全民学”和包教保学、互教互学的教学高潮,并建立了教学传授站,教学研究组,按时备课,互相观摩等制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还由中、小学和乡、社扫盲协会分别建立了包教队伍,划分地区、对象,确定任务要求,对教学两方都起了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造成了“兄弟教师,妯娌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是先生”的教学热潮。在教学方法上,还推广了“一月一本书”的小单元教法,同音字教学法,小黑板教学,村头识字岗等有效办法,以及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三固定三保证”(固定民校教师,保证不乱拉;固定每天学习时间,保证不随便侵占;固定教学任务,保证达到质量)。在教学办法上提出了“十变”(①变民校为会场,开会学习不影响;②变休息为学习,生产学习两积极;③作什么学什么,到处有学习内容;④学员就是宣传员,贯彻政策跑在前;⑤学习跟着生产走,生产学习两不丢;⑥生产学习一齐抓,组织领导不分家;⑦扫盲协会起作用,到处都是小先生;⑧造好良好的识字环境;⑨工地变课堂,学习文化紧跟上;⑩服务中心结合生产,样样工作都占先)。
(这篇文章是根据中共河南省文教部副部长、中共登封县委第二书记苗化铭同志在河南省1958年教育行政会议上的发言改编而成)
(附图片)
我来帮你学习
过去一个字不识的伍宝钦(左第二人)现在上了业余高中,他还当了十八个农业社会计网的负责人。
这两个牧羊人学习多热心,可是不懂事的小山羊,总想和主人瞎胡闹。 (照片均为魏德忠摄 河南日报社供稿)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