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阜新中央机修厂试验田丰收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彻底革命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阜新中央机修厂试验田丰收 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彻底革命 第3版() 专栏: 阜新中央机修厂试验田丰收 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彻底革命 本报阜新电 阜新中央机修厂'...

阜新中央机修厂试验田丰收 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彻底革命

第3版()
专栏:

阜新中央机修厂试验田丰收
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彻底革命
本报阜新电 阜新中央机修厂的“试验田”获得丰收。工厂中出现空前团结的气象,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把一些主要产品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四五倍。
入学考试及格,取得了普通劳动者的资格。
这个工厂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工人出身。在分工参加生产劳动的时候,一般都照顾了个人原来的技术特长;但是厂的几个主要领导干部,还是根据抓关键环节和抓薄弱环节的要求分工的。他们一到车间,便和工人、技术人员订了师徒合同,向工人学习实际操作经验,向技术人员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定期进行考试。每个厂级干部每周有十六个小时参加劳动。由于参加夜班劳动,改变了厂级干部和二、三班工人见不着面的情况。他们在劳动的时候,以普通工人的姿态出现,遵守小组的劳动纪律,每次参加劳动后,都由小组长给作鉴定,填写劳动卡片,作为检查考核的材料。
领导干部在车间里艰苦的劳动,刻苦的学习,对工人发生了很好的影响。党委书记张洪学来到炼钢炉旁,和工人一起扫地、抬料、扒渣。监委副书记朱洪勋在摄氏零下二十二度和检修工人一起坚持露天作业。他们这样做,工人很满意,把领导干部当作小组普通的成员看待了,对他们讲出许多心里话。
打破旧平衡,组织新平衡,随时掌握主动。
领导干部参加劳动之后,就能够发现许多阻碍生产发展的问题。对一些一般的问题,可以随时发现随时会同车间或班组的领导人加以解决。但只能当参谋,不能当司令员,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要报请总工程师批准,防止包办代替。厂级领导干部参加领导生产时,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环节上,围绕着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不断地打破旧的平衡,组织新的平衡,推动生产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和创造可以向全厂推广的典型经验。例如:炼钢车间最初是造型落后于电炉,钢水化出来以后没有地方倒,党委书记张洪学就到造型组去研究,发现砂型效率低,做煤车车轮的砂型,过去最高纪录是一个人一班做七十个,可是现在的计划三班只做一百一十个。他就问工人:“咱们得坐什么车赶英国?”工人说:“坐汽车呗!”党委书记说:“要按你们这个定额,不是坐老牛车吗?”经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打破了工人的保守思想和怕提高定额的思想。张洪学又动员两名党员带头赶上过去的先进纪录。第二天,这两个人不到六小时就各做了五十二个。张洪学从这里感到车间有很大潜力,又查过去的资料,接着就发动了一个“刷新旧纪录,创造新纪录”运动。于是做砂型的效率很快就提高了,做煤车车轮的效率,一人一班做七八十个,大大超过了过去的纪录。砂型效率提高之后,电炉又落后了。党委书记就又和工人研究解决电炉问题。经工程师跟班观察,发现三班工人操作不统一,有的三个半小时炼一炉钢,有的五小时炼一炉钢,经过研究改进了劳动组织,统一了三班的操作方法,平均由过去一天炼四炉钢提高到炼五炉。
对新鲜事物更敏感了,支持新鲜事物更大胆了。
要使一个厂的工作全面提高,必须不断地克服薄弱环节。但这不能只靠外力,主要的应该是发现和扶持它内部的新鲜事物。领导干部参加劳动之后,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新鲜事物就比较敏感,决定支持新鲜事物时心里也就更有底。例如,第四车间大修煤矿用的电镐,去年一向拖期,质量也不好,各煤矿意见非常大。今年他们原订计划是三十天大修一台,在阜新市的第一次工业三级干部会议上工人提出二十天大修一台,当时有的领导干部表示怀疑。但是党委副书记黄兆德在这个车间搞“试验田”,熟悉情况,心中有数,就主张大力支持这个先进计划。党委就决定在七十二号电镐试行,厂长李锡文和这位副书记都跟班和工人一起劳动,进行观察和随时帮助解决问题,结果工人们只用了十一天就大修完了。这一下大大鼓起了工人的干劲,接着,在各项检修工程上都订出了跃进的计划,并纷纷提前完成。最近工人们大修九十六号电镐时,提出跃进计划是八天完成,实际六天就完成了,改变了第四车间的落后面貌。
同技术人员一起“下田”,红的更容易专了,专的更容易红了。
党政领导干部深入班组参加生产、参与领导生产之后,越来越感觉到和技术力量结合的迫切性。因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以后,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自然就有了改革技术的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光靠党政干部和工人的结合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党政领导和技术相结合,劳动和技术相结合。因此,他们在厂的两个“试验田”中,就把党政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统一组织起来,让工程技术人员也下班组参加劳动,参加搞“试验田”。这样做,就更有效地推进了技术改革。去年,被作为一个“试验田”的第一车间炼钢炉曾经决定推广沥青油砸炉底、水冷炉门等五项先进经验。可是,用沥青油砸的炉底被钢水烧漏了,大家就都不愿再推广这几项经验。党委书记张洪学到钢炉旁搞“试验田”学到些生产技术知识以后,感到这个经验很好,过去未推广好主要是学得不透。于是他就亲自到抚顺的一个兄弟厂学了一遍。但是推广中还是有许多技术问题,究竟怎样解决,他还是没把握。后来经过和助理工程师、车间主任一起研究和组织推广,分工负责,在春节假期就完成了推广沥青油砸炉底等四项先进经验的技术改造工程。只是推广沥青油砸炉底一项经验,一年就能少修三次炉,多炼一百二十吨钢。各方面力量这样结合;使党政领导干部从技术干部那里学到了许多技术理论知识,大大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解决“专”的问题,技术人员在和党政领导干部结合的过程中,也认识了政治工作的威力,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过去以为政治工作只是作作报告,现在看到党委一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马上就高涨起来,人员比过去少了,任务却完成得更好。技术人员参加劳动以后,对工人的忘我的劳动态度深为感动,思想感情起了变化,有的也和工人一起连夜突击生产;并在研究决定技术问题时和工人商量,吸收工人的意见,有的在作设计方案时,夹着饭盒和工人边吃边研究。这一切都大大有助于解决工程技术人员的“红”的问题。
一块试验田推动全厂
搞“试验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创造经验,推动全面。所以不能只抓生产,只抓技术,还必须抓当前的中心工作,抓方针政策性的问题。这个工厂的一些领导干部,在车间和班组里,都参加了整改复查、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及随之而来的生产大跃进等中心工作。通过搞好中心工作,提高所在车间和班组的工作。领导干部参加中心工作,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党委书记张洪学在第一车间参加领导生产大跃进的时候,特别强调全面贯彻执行多快好省的方针,要求技术检查员对每个工人创造的新纪录都认真检查,质量没有问题时,才正式宣布为新纪录。有的工人单纯拼体力创造了新纪录,对他本人的热情给予鼓励,但在全组和车间不作为方向来提倡。这就使得生产高潮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新纪录出现了很多,没有发生过人身事故和质量事故。领导干部除了按规定时间到班组参加劳动外,还要参加车间的生产会议和班组的一切业余活动,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全面掌握情况。
搞“试验田”不仅帮助所在车间和班组把工作作好,还要把在“试验田”里摸索出的典型经验,向全厂推广。如党委书记在第一车间发动起来“创造新纪录运动”之后,就会同行政领导干部在第一车间召开了庆祝大会,组织各车间派代表来参加,大会表扬了新纪录创造者的事迹,号召全厂工人“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这样,一车间的经验就开花结果了,在全厂掀起了“创造新纪录,向先进水平看齐”的热潮。几天之内,全厂就有四十一个人和十个班组创造了本厂的新纪录。
新的政治局面,新的人同人的关系。
经过几个月来的劳动,领导干部都开始学到了一些生产技术,向“专”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虽然时间还不久,却丰富了党委的集体领导,为进一步贯彻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去由于党委的成员对生产实际和职工群众了解得不够,又不懂技术,党委开会讨论生产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厂长先发言;书记补充一下,大部分委员都无从讲起。现在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开起会来,每个人都能讲一套,发言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作出的决定更切合实际。在贯彻党委意图的时候,也迅速、准确、具体。
搞“试验田”,大大加强了全厂职工的团结,密切了领导干部和群众、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关系。过去因为领导干部都有官气,有时领导一到车间,工人就想:“我们这里准是出事了。”现在领导干部和工人共同劳动,并把家都搬到工人住宅区落了户,在生活和工作中以普通劳动者一员出现,就和工人交上了朋友,建立了感情,使工人感到真正是平等的同志了。以前工人和领导干部见面都是“张书记”、“李厂长”地叫着,现在见面都是“老张”、“老李”打招呼。工人们都主动接近领导干部,不仅热情地教领导干部学技术,而且连买电影票,都想到给领导干部捎一张,心里话也愿意和领导干部说了。
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劳动,和工人共同进行技术改革之后,也密切了相互间的关系,助理工程师薛迈说,过去一个工人的名字我也不知道,这回参加劳动,就都知道了,还交了不少朋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