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个有资质的机构、一千多名科研人员,四十多年的研究,形成了数十本专著和几千万字的研究报告——世纪工程重环保
第7版(人与自然)专栏:关注
一百多个有资质的机构、一千多名科研人员,四十多年的研究,形成了数十本专著和几千万字的研究报告——
世纪工程重环保
三峡工程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世纪工程与长江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人们担忧的一个话题。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如今半年过去了,人们陆续听到这样的消息:
10月下旬,在三峡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三期工程全面展开之际,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赴三峡库区考察,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
由国家“863”计划环境保护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教授赵建夫任院长,以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重庆三峡研究院,正在筹建;
一艘我国与国际知名的研究中心合作建造、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为研究重点的科学实验船,即将出现在浩淼的长江上……
这些消息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个对我国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的跨世纪工程。
兴建与否的焦点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三峡工程兴建与否的焦点之一,为了科学、系统地分析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正确评价,由100多个有资质的机构、1000多名科研人员,进行了40多年的研究,形成了数十本专著和几千万字的研究报告。
在整体评价中,又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选取了24类70多个环境因子,逐个进行了预测评价。科学工作者在三峡工程论证和研究中,对地震、地质、泥沙、水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反复的论证,并采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三峡工程设计和方案论证过程中,就提出了一批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其中有《三峡建坝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等,较完整地对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论证分析,并从三个阶段予以论证水文、流速与流态等环境差异问题。
1984年,国家把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研究。
1986年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又组织国内生态与环境、社会经济学、移民、水利、泥沙、医学、电力、气象、航运、文物、地质等方面的55位专家,对生态与环境专题,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十分广泛,大部分取得一致的意见。
专家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通过采取必要的环境对策和措施后,大部分不利影响均可避免或减轻。在三峡工程建设实施中应扬长避短,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专家们普遍认为,三峡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洪水,提高中下游河段两岸平原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灾对生产、生活环境的破坏,有效地减缓洞庭湖的萎缩,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效益显著;
三峡工程利用水能资源发电,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每年可替代燃煤5000万吨,少向大气层排放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亿吨,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100万—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以及大量的固体废渣,对全球性大环境和区域性环境都是有利的;
三峡水库将有效地调节长江不同季节不均衡的流量分布状况,可提高枯水季节的下游水量,改善枯水期的水质;
水库将改善库区气候,有利于拓展农业、扩大和改善鱼类和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需要克服的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论证期间,生态与环境专家就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慎重而又充分的论证。专家认为,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到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的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项目复建,还要占用近7万亩耕园地。这就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加上国家规定25度以上坡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缩小。如何做到既要使农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又要保护好库区的生态环境,促使库区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是一个必须想方设法解决的难题。
其次,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就已十分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流量大、流速快,使其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自净能力减弱,如不及时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然排入长江,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必将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再次,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会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滑入长江,有的将会威胁当地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三峡水库蓄水前,采取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将一些已经预测到的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加以治理。
在反复权衡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利弊影响后,专家们最后得出的评价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对其不利影响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加以应对。
生态保护初见成效
在三峡工程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十分重视,采取了得力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落实了责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政策进行了“两个调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到三峡库区以外的农村进行外迁安置,鼓励污染严重、资不抵债、产品无市场的搬迁工矿企业破产或关闭。
此外,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对各种污染规定了治理措施和期限,确保三峡水库成为一泓清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在整个库区建立崩滑体监测预警系统。
三峡工程十年建设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得力措施,认真落实责任和资金,就可以将不利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附图片)
1、压题照片:绿树掩映的三峡水库。
2、把一泓清水留给后人,是所有三峡工程建设者的心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