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解开认识上的疑点,点亮思想上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激发了大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北京高校新热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解开认识上的疑点,点亮思想上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激发了大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北京高校新热点 “三个代表”'...

解开认识上的疑点,点亮思想上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激发了大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北京高校新热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解开认识上的疑点,点亮思想上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激发了大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北京高校新热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刘磊
  今年新学年,北京的大学生在教材中发现了一册新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教程由著名经济学家吴树青教授任主编,编写者是首都高校一些知名学者。
  这是一门特殊的课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得如此紧密,理论与实际,思考与现实,热点与难点,在课堂上碰撞,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精品”课堂 名师引路
  理论功底深厚的大师们走上讲台,深入浅出的讲解,成为校园内的精神大餐。新课很快形成精品效应,得益于名师引路
  在中国人民大学,记者看到一份博士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表。校长纪宝成说,这门课是每届博士生入学后必修的,已成全国高校叫得响的“招牌课”。每年的第一节课,由校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亲自给博士生们上,今年,他讲的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校长纪宝成教授是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成员,亲自为师生做辅导报告。
  “积极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是首都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上贯彻与时俱进要求的具体体现。”纪宝成教授对首都高校的探索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在北大燕园,吴树青、沙健孙等著名专家为本科学生授课。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告诉记者,北京大学集中了22位专家,分别就12个专题,给学生们讲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著名专家生动的讲解,往往能使难以理解的政治理论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11月4日,首都师范大学实验楼,一场特别的“拜师”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清华大学的赵准、北京大学的康沛竹、人民大学的徐志宏等14名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教师向著名经济学家吴树青、法学家许崇德等前辈专家三鞠躬,行拜师礼。
  推动“三进”,师资是关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夏强说,北京目前已有26名中青年教师被确定为高校“两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他们将围绕有关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特别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效果。
  热点难点 解疑释惑
  不回避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解疑释惑的过程中加深大学生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从原苏联解体10周年的历史看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新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与社会结构调整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这是北京工业大学的课堂上出现的讨论题目。
  善于独立思考是今天大学生的特点。同学们在学习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社会的实际,和自己遇到和思考的种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授课中,老师们并不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将之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通过解答问题,解除困惑。
  在北京工商大学,许多同学都特别喜欢社科部陈文军老师给他们上课,因为陈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结合现实案例给大家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次课堂上,陈文军准备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下岗女工因生活困难,不得不去菜市场拣菜帮子。同学们围绕这个事例展开了激烈讨论:一方认为该女工文化低,技术差,是先进生产力的淘汰者,下岗是必然结果;另一方认为,该女工下岗是为改革作出的牺牲,理应得到关心、照顾与保护……
  在同学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陈文军引导同学们层层分析、深入思考: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技术革新,必然带来下岗失业。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当前来说,应该建立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还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与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不断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同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最终自己得出了正确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个“代表”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更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为了能深入解答学生的疑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组织专家学者,就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变化,针对学生们非常关心的中国社会的阶层变化、新工业化道路、分配制度、收入差距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系统而科学地回答理论难点,并将研究成果贯穿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教学中去。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说,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尽管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只要向学生作出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说明,也能够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
  走向社会 升华认识
  北京高校的大学生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宣讲团,走出校门,在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切感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推动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参加社会实践归来的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空的,它具有丰富和深刻的理论内涵,不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很难深入理解,更难自觉实践。”
  台上是博士精彩的报告,台下是群众热烈的掌声。今年年初的一天下午,北京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宣武区牛街街道热闹非凡,各族社区群众早早来到社区中心,认真聆听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士宣讲团带来的新思想、新信息。68岁的马老太太提前半小时就来到礼堂,她说自己在社区生活了多半辈子,社区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博士宣讲团对她来说却是个新鲜事,那么多博士在台上说了那么多新东西,让她大开眼界。
  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等院系学生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宣讲团”,把宣讲内容编成歌谣、话剧,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从雪域高原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到大漠深处的第二炮兵基地,从少数民族聚居的云贵山区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西柏坡,全国20多个县市的70多个单位都留下了学生们宣讲的足迹,听众超过7万人。
  今年暑假,北京大学学生会社会实践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深入农村开展入户调研活动,使同学们对农民生活和农村问题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经济学院2000级本科生朱凯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一定认清使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