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东莞: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东莞: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 第8版(制造业信息专页) 专栏: 东莞: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把东莞建成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

东莞: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

第8版(制造业信息专页)
专栏:

东莞: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把东莞建成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目标,东莞市将进一步提升东莞的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把东莞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东莞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全。东莞市制造业规模庞大,种类繁多,涉及33个行业、近2万家企业、6万多种产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东莞市制造业加速向高科技方向转型,其规模和效益会更加突出。
  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目前东莞的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已初步参与了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市场网络,是电子、电脑、服装、鞋类、家具、灯饰等产品的国际性采购中心。东莞还是全球重要的电脑及周边产品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随着未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东莞的市场运作机制,特别是在资金、技术、人才流动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体制和机制具有国际化的特征。
  地缘优势明显。东莞毗邻港澳,地处穗深港走廊中部,是粤港澳经济圈的重要一环。而东莞作为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华南铁路枢纽,既有窗口通向世界,又有腹地可作为依托,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资源的条件得天独厚。
  结构调整成绩显著。近年来,东莞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济正在升级转型。比如三大产业结构方面,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的转变;产品结构方面,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对国际制造业承接能力的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从现在到2010年,东莞将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6个方面的飞跃:
  在产业结构方面,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产品制造基地,实现“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建成现代化的城市产业体系,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拥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本地产业群落;形成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开放格局,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东莞作为国家重要的出口基地和创汇大户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先进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三大产业的比例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在城市建设方面,建成组团式现代化城市。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左右,城市空间布局将从“满天星斗”转变为“一个中心、东西两翼、多个支点”的组团式格局。
  在生态环境方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与彻底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左右,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市依山傍水,各个城镇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带相间隔,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镇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以上。
  在文化建设方面,建成文化大市。发掘东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外文化传播的前沿地、外省市文化的聚集地的内涵,造就中西交汇、南北荟萃、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城市文化。建成一批设备先进、内涵丰富、展现城市风貌的文化设施,完成具有城市个性的标志性工程系列建筑;建成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行列的科技教育体系,2010年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比例达3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83%以上。
  在政治文明方面,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服务高效廉洁,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
  在人民生活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目前实现宽裕小康的基础上,东莞力争到2005年达到殷实小康;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完成了经济的“起步”、“腾飞”和“提升”这三个阶段,目前进入了“领先”阶段。东莞通过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动力,提升了发展层次,改善了发展环境,强化了发展支撑,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目前,东莞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门类齐全,涉及30多个行业、2万多家企业、6万多种产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落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比如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家具、石碣电子等产业,其中电脑整机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5%以上。今年1-10月,东莞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694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IT企业3000多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50%,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市的48%;高新技术企业152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4以上。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东莞建立起相对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目前东莞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从1978年的16%提高到63.6%。新城依山、旧城傍水,“千年莞邑、IT新都、山水嘉园”的城市形象日益清晰。
  信息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东莞市建立了先进的邮电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了村村通光纤,户户可上网,企业、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城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67%,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在全国257个地级市中名列第八位。
  国际化水平较高。东莞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承接国际资本、产业和技术的转移,“借船出海”,参与国际分工。目前,东莞已同世界上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累计引进外资188亿美元,办起了外资企业14000多家。目前,在东莞市投资办厂的世界100强企业有12家,世界500强企业有41家,跨国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近800家;台资企业有5000多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
  市场化水平较高。全市现有各类市场达到606个,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全市健全土地市场和建筑工程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完善全市产权交易中心,发展劳动力市场,鼓励发展中介服务业,优化了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72亿元,排名全省第四;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8%,增速继续位列全省第一,高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前三季度全市出口19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实际利用外资18.22亿美元,为全省第三,同比增长2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81亿美元,同比增长30%。前三季度,全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51.16亿元,位列全省第四,增长19.3%。今年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8元,列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深圳。
  东莞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城市建设与结构调整,推进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优化城市、法制、市场、人文与生态五大环境,加快现代化步伐,发展现代制造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东莞建成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和生态绿城,从而使全市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依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辉映。
  (赵培真 罗同佳)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