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出命来为百姓——记西安市栗沟村党支书任宏茂
第4版(要闻)专栏:
豁出命来为百姓
——记西安市栗沟村党支书任宏茂
“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团记者 何伟 李钧德
20年一遇的洪灾,把通往栗沟村的山路冲得支离破碎。我们只好弃车徒步攀登去造访西安市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宏茂。
绕过一处处塌方,翻过一道道山弯,来到山腰上密林深处的一座民宅场院里,只剩下一条腿的任宏茂坐在轮椅上,身躯黑瘦,笑眯眯的迎接我们。
然而,就是这位不起眼的山区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改善栗沟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30年来,凭着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豁出命来为百姓”的精神,带领村民,在崇山峻岭之间修路、办电、找水。因多年奔波、积劳成疾,今年4月,他的一条腿因患脉管炎被高位截肢。
他的故事,就写在这山里,写在山里人的心中。
“苦死累死,也要把穷根从咱手里剜掉,不能留给后人!”
栗沟村位于西安市东郊洪庆山最高处,从村里到山下,仅有一条羊肠小道相通。道路的闭塞害苦了栗沟人的祖祖辈辈,漫山的毛栗子换不成钱,漫山的柿子、山杏烂在了地里。
1971年,27岁的任宏茂当上了栗沟村党支部书记。经过认真思考,他向村里人宣布了两件事:一是修路,二是拉电。
说干就干,凭着上级给的一点启动资金,任宏茂背着干粮到山下买回了炸药、铁锤、钢钎。施工全靠人力,抡锤、打钎、装炸药、点炮眼……任宏茂总是一马当先。直到2000年,村里的经济有了好转,上级又给拨了点款,修路时才雇了推土机。
修了北线修南线,先通行再拓宽。到2002年,栗沟村南线的2500米山路终于与野鸡胡的公路接通了,汽车可以直通山下;北线17.5公里的环村路也越修越宽,由羊肠小道到两米宽的架子车道,再到三四米宽的车道,直到今天可以通过汽车的5米宽的山路。任宏茂和栗沟人为此付出了近30年的血汗!仅修路用的炸药,就用了上百吨,可以装上满满的10卡车。
就在栗沟村北线的道路初具雏形时,任宏茂又开始了他的第二个大动作:给村里拉电。在任宏茂的带领下,村民20个人一组,先把线杆拉到架子车能到的地方,架子车到不了的地方就用绳拉肩抬。就是靠这样肩拉手拽,把200多根、几吨重的水泥杆子运到了山上指定位置,使栗沟村民用上了电灯。
“我不怕人当面骂我,就怕后辈人恨我……”
修路、拉电本来是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好事,但村里总有几个人时不时地出来唱反调,“看你娃惹出人命来咋办?”任宏茂理解那些唱反调的人,他说:“我不怕人当面骂我,只怕后辈人恨我:俺上辈人咋活得这么窝囊!给俺留下这么个烂摊子?所以,哪怕苦死累死,也要把穷根从咱手里剜掉,不能留给后人。”
栗沟村过去曾有一所小学,但因校舍太危险,村民们只好让七八岁的娃娃拎着干粮到十几里外读书。任宏茂上任后,和几个干部从自己家扛来木料、椽子,自己动手,把快要倒塌的校舍修整了一番。后来,村里经济稍有好转,任宏茂又动员群众集资重新建校,盖起了两间砖木结构的教室。
洪庆山上缺水,栗沟村祖祖辈辈都是人畜共饮一窖水。上任后,任宏茂多次带人踏遍栗沟的山山峁峁、沟沟梁梁,寻找水源。198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任宏茂带着村民义务出工,在已经找到的水源处建了两个蓄水池,把水管通到各家各户。此后又陆续为村里建起了8个蓄水池,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
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条件后,任宏茂又多次下山,以恳切的态度请来一些农业科技专家,请他们为栗沟村的发展出点子。
如今的栗沟村,满山碧绿如染,处处果木飘香,枝头硕果累累。山上山下,有石榴150多亩,板栗500多亩,种植药材40多亩,无公害蔬菜60多亩。
“群众的事,无论大小,都在他心里搁着哩!”
记者在栗沟采访时,村民们都说:任书记心好,群众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在他心里搁着呢!
2000年夏天,村民李银娃上房顶晒麦子,一失足摔了下来,当时就昏了过去。那天,任宏茂外出开会,回家后听到消息,一口水都没顾上喝,马上转身往山下医院跑。到了医院,安顿好李银娃,任宏茂又跑到区民政局,为银娃一家申请困难补助。
后来,听说李银娃的大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要退学,任宏茂又两次往返于100公里外的杨凌,到他所在的大学找教导主任,找校长,恳求他们不要因学费问题而停了孩子的学。人家问他是不是学生家长,他说,我虽然不是家长,可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呀!最终,学校的领导被这位跛着腿、拄着拐棍的老支书的真情打动了,李银娃之子的学业得以延续。
多年山上山下的奔波,使任宏茂患上了严重的脉管炎。今年3月28日,拄着拐棍还在为村民吃水问题奔波的任宏茂,因脉管炎严重而被上级党委紧急“停职”,送往医院。区委书记徐自立亲自给他请了最好的大夫。但大夫检查后摇头叹息:“唉!太晚了!只有截肢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