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士也要“减负”
第12版(体育)专栏:温哥华随笔
大力士也要“减负”
本报记者 李中文
常听举重业内人士讲,举重项目很讲究临场发挥。尤其是实力相当的高手较量,谁的心理状态好,谁临场发挥出色,谁就可以拼出成绩,最终实现摘金夺银的目标。
同时,举重业内人士也讲起这样的故事:有的选手在训练中250公斤的重量一举一个准儿,但到了大赛赛场却往往连200公斤也举不起。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举重选手在大赛上的发挥?说到底,一个是心理素质稳定与否,一个是技术状态是否完善。二者中,技术动作还可以在训练中一点点改进,但稳定的心理素质调整则需要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项目管理者共同努力。
在今天男子85公斤级比赛中,按说袁爱军的实力并不靠前,但他最终连得挺举和总成绩两枚银牌。袁爱军能取得这个成绩,是因为他顶住了心理重压,稳定发挥、敢打敢拼的结果。袁爱军在抓举比赛后名列第四,而他在挺举比赛中第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只有200公斤。就在人们已经对袁爱军的成绩不抱希望时,他第二次试举的重量居然达到了210公斤,而在第二次试举失败后,他的第三次试举重量已经达到了212.5公斤。结果,袁爱军出人预料地举起了212.5公斤,并由此连得两块宝贵的银牌。
赛后,袁爱军说:“我今天的心理状态很好,在抓举200公斤成功后,就想放手一搏。210公斤不成功,我就试一试212.5公斤。结果,轻装上阵和挑战自我的强烈愿望使我成功举起了212.5公斤。要知道,我在训练中最好的挺举成绩也不过才215公斤。”
由此想到,每到大赛来临,优秀运动员绷紧的神经往往很难得到放松。如同防洪中疏与堵的辩证关系一样,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和教育,应当在从严的同时也适当为他们减减负,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报温哥华11月19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