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不满足于4%——访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得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不满足于4%——访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得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不满足于4% ——访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得 本报记者 罗春华 '...

不满足于4%——访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得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不满足于4%
——访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得
本报记者 罗春华
  11月初,初冬的上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国际企业家。他们是上海市长专门为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请来的高参,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得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对于贺利得来说,到了上海也算是回到了自己在上海分公司的“家”。除了为上海世博会出谋划策之外,贺利得还抽出时间,在上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杜邦公司创办于180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第一个百年内,杜邦以黑火药闻名于世;在第二个百年内,杜邦发明了尼龙。这些发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均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到了1998年,杜邦再次进入百年交替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不管对贺利得还是对杜邦都有些不同寻常。1998年的年首和岁末,49岁的贺利得先后出任杜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上任几个月后,他就开始了杜邦自100年前放弃火药业务以来的最大变革。几年中,他分离了杜邦的能源业务,在生物科技领域投资数十亿美元,降低了公司对传统聚酯业务的依存度,同时还大量投资于显示器、燃料电池和新的印染技术的研究。贺利得说,通过业务的不断整合,杜邦公司已经由过去一个纯粹的化学公司变成一个生物化学业务兼容的公司。当被问及对这样一个古老而规模庞大的公司进行如此大胆的变革,他本人有无顾虑时,贺利得毫不犹豫地回答记者:没有。
  贺利得特别强调科技要素在发展中的重要性。对杜邦而言,创造科学奇迹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探索科学的极限,用科技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则是杜邦不懈的追求。在贺利得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杜邦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动力,也应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比较其他的跨国公司,杜邦在中国的投资显得相对谨慎。它只在成功的领域做成功的投资,用杜邦中国总裁查布朗的话来诠释,这一投资战略就是:我们一口一口地吃,而不是一下子吞下去。从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杜邦在华累计投资已经超过了7亿美元,并在中国市场拥有一批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如安睡宝床上用品、可丽耐实体面材、莱卡弹性纤维等。杜邦用不断推出的高品质产品实践着用科技创造灿烂生活的追求。最近,令贺利得感到兴奋的是,经过美国政府的批准,杜邦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通过生物方法从玉米中提炼燃料的研究。如果成功了,这又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发明。
  随着贺利得的上海之行,杜邦公司斥资1500万美元在上海张江设立的综合性研发中心也宣布启动。这是杜邦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第二个综合性研发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表明了杜邦或者说贺利得本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目前,亚洲占杜邦全球市场份额的18%,中国市场的份额大约是4%。近年来,尽管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杜邦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今年的增长预计超过去年。尽管贺利得对杜邦在中国的发展感到非常的满意,但面对4%这样一个数字,贺利得显然感到了不满足。作为全球新兴市场之一,贺利得对中国市场有着更高的期望和标准。他认为,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可以再大一些,在中国的发展还可以更好一些。用杜邦中国总裁查布朗先生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
  谈到杜邦的成功,贺利得特别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他把杜邦的成功发展归于团队的功劳,他说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十分优秀的员工,他们给予他了不起的支持。他认为,作为首席执行官,一个基本的角色是要选对人,让他们最大限度成长,在最大的空间内发挥其才智。合适的人选加上正确的支持,这是无往不胜的最重要要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杜邦在追求革新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在保护环境、承担企业责任、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前不久,贺利得获得了美国国际企业联合会的奖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为他颁奖。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贺利得真诚地说:“我希望杜邦下一次能够在中国获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