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青霉素每十亿单位价格从一百元下跌到五十六元——青霉素价格为何跳水
第6版(国民经济)专栏:经济视点
近几个月,青霉素每十亿单位价格从一百元下跌到五十六元——
青霉素价格为何跳水
本报记者 李建兴
价格大幅跳水
今年5月底,非典疫情刚刚缓解,在医药行业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青霉素价格开始下跌。
进入6月,青霉素价格下跌加速。6月一个月,青霉素价格就从每十亿单位100元直线下跌到60元。7月份一度跌到了40元。8、9月略有回升。10月中下旬,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青霉素价格稳定在了每十亿单位56元。这里的十亿是抗生素的效价单位。抗生素效价是以它的抗生效能作为衡量标准的。青霉素产业通常用十亿个国际标准单位作为计量单位。十亿即十亿个抗生素国际标准单位。
说起青霉素半年来的价格下跌情况,鲁抗医药董事长、青霉素联合体秘书长章建辉用跳水来形容。他介绍说,20多年来,青霉素价格有5次大的波动。每一次价格的大跌都是一次青霉素价格大战。这一次是第六次。第六次青霉素价格大战,必将对我国的青霉素生产销售带来重大影响。
企业苦苦支撑
我国青霉素行业的平均制造成本为每十亿单位40元—50元。目前的市场价格已逼近厂商成本,企业利润十分微薄,许多生产青霉素的企业已步入亏损。即使是大的青霉素生产企业,也是在苦苦支撑。
目前,我国青霉素主要生产企业有河南华星制药厂,江西东风制药厂,张家口制药厂,山西同领药业公司,华北制药,江中制药,哈药集团,全兴股份,鲁抗医药,石药集团。
这10家制药企业生产的青霉素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在青霉素出口总量中占98%以上。
这些企业都在青霉素价格暴跌中损失惨重。
据悉,第三季度,全兴股份全资子公司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亏损了1300万元。鲁抗医药第三季度的生产经营与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长的形势相比,增速有较大放缓。据第三季度季报披露,在今年第三季度,鲁抗医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73%,实现净利润1317.8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16%。哈药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仍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7—9月,哈药集团实现净利润为5759.50万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的净利润为6548.81万元,下跌12.05%。
而受影响最大的则是华北制药。2002年以前,华北制药是青霉素老大,年产量7000吨到8000吨。在今年第三季度,华北制药青霉素类的销量只有1.24亿元,还不到上半年的20%,青霉素原料药毛利率由前一报告期的38.41%降为20.41%。去年第三季度,华北制药实现净利润3403.4万元,而今年第三季度仅实现净利润628.1万元,同比下降了80.39%。
生产能力过剩
每过几年,青霉素价格就会产生一次剧烈的波动,就会得一次“病”。病根在哪里?
章建辉认为:病根在重复建设。
本来,青霉素四大生产厂家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石药集团、哈药集团的产量就已经够大的了,近两年,看到青霉素市场形势好,许多资金进入,国内各大生产企业纷纷扩产,一些停产的中小厂家也重新开工。
来势最猛的首推位于河南新乡七里营的华星药厂。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扩产,华星药厂的青霉素年产量已经达到5000吨,还在上第四期、第五期工程,准备扩大到万吨生产能力,要超过华北制药,争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外资也看上了中国青霉素生产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境外厂商对已停产的湖北黄石药厂、河北冀东药厂进行注资。印度一家企业在山西太原投资建设了年产3000吨青霉素企业。珠海一家合资企业在四川新建年产3000吨的青霉素工厂。
综合国内各家企业的生产能力,今年,我国青霉素产量将达到3.4万吨左右。我国约有20%的青霉素直接用做针剂,50%作为中间体生产半合抗青霉素和头孢产品,30%作为中间体出口。2002年,青霉素工业盐在国内的需求量约为1.4万吨,2003年也不会超过1.5万吨,所以约1.9万吨的压力落在了出口上面,而全年出口量约在1.1万吨左右,估计仍有8000吨的青霉素难以消化,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局面的形成,与前一段时间青霉素的价格过高也有关系。一位经济专家说,在青霉素的平均制造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价格高,意味着利润高。
在青霉素的价格达到每十亿单位100元时,相比较我国青霉素行业的平均制造成本为每十亿单位40元—50元来说,不能不说是暴利。决定商品和要素流向的关键因素是价格信号,青霉素高价格带来的暴利自然吸引投资者趋之若鹜。于是,投资者纷纷上马青霉素生产企业,青霉素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供需局面出现逆转,价格从高处跌落。
急需宏观调控
青霉素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已对青霉素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急需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章建辉说,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调控办法有三:一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实行总量控制、限产保价。二是发挥有关政府部门的作用,控制审批新的青霉素生产项目,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和技术合作等形式走联合发展道路,避免低水平重复。三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有关企业进一步加强青霉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以增强青霉素原料药的消化能力。
经济专家指出,这次青霉素价格的大起大落,是青霉素市场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对青霉素生产进行宏观调控,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促使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青霉素市场体系,达到优化配置青霉素的生产、销售资源的目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