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 后续行动成果显著
第7版(国际)专栏:中非友好合作(2)
中非合作论坛
后续行动成果显著
本报记者 黄泽全
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论坛会议后续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落实,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在论坛框架内不断深化和扩大。
近年来,中非高层交往和人员往来频繁,政治磋商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非洲,30多位非洲国家总统、总理和议长等访华。中非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和密切磋商,达到了增进互信、加深友谊、扩大共识、拓展合作的目的,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与此同时,中非建立外交部间政治磋商机制的工作继续推进,自首届论坛会议以来,新增6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类似机制。
近年来中非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场合仗义执言,支持非洲国家的合理要求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减免非洲债务,向非洲国家的产品开放市场。在非洲地区问题上,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支持非洲国家成立非洲联盟和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坚定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在台湾、人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办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等问题上给予中国宝贵而有力的支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中非在经贸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首先,尽管中国也是净债务国,但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中方在首届论坛会议上承诺在两年时间内减免非洲重债贫困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欠中国的到期债务100亿元人民币。中方重信守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通过与非洲国家进行谈判,减免了非洲31个国家对华债务105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得到了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另外,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中国政府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洲的援助,不仅增加了援助总额,而且不断增加无偿援助的比重,扩大赠与成分,并利用这些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道路、供水、医院等非洲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中国所提供的援助数额虽然不大,但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起到了雪中送炭和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
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近年来为解决中非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采取组织“采购团”赴非洲采购、在华举办非洲商品和市场介绍会等措施,努力扩大从非洲的进口。中非贸易额近年来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23亿美元。今年1至7月,中非贸易增长势头强劲,达到102亿美元,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通过提供贴息优惠贷款、设立专项资金、组织企业赴非洲国家考察等多种措施促进中国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中国已与23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并在1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中国贸易投资开发促进中心”。截至今年9月,在中国商务部注册的中国企业已在非洲49个国家兴办了616家独资或合资企业,投资额达12亿美元,涵盖贸易、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中国政府还提供优惠贷款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承包工程,在非洲国家实施铁路、公路、能源、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以优良的工程质量、相对低廉的承包价格,为非洲国家节省了财政开支,增加了就业机会,培训了工程技术人员。非洲企业来华投资也已起步,迄今为止已经有南非、乌干达等国的企业在华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
中国十分重视对非洲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近3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在该项基金支持下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对非洲人才培训班近300期,为非洲国家培训外交、经济管理、农业、卫生、教育、科技、文化、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近7000名,并向非洲国家派遣了500多人次的专家和教师,协助非洲国家在当地培训农业科技、职业教育、汉语教学、文艺、体育、杂技等方面的人才,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扬。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