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龙头”昂起促增收
第1版(要闻)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宣城:“龙头”昂起促增收
本报记者 刘杰
安徽省宣城市所辖宁国市南山办事处农民周新生腿有残疾,今年没出远门,靠养鸭8个多月赚了1.7万多元,到年底还可再赚几千元。鸭多、肥多、粮多,稻子堆满仓,周新生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多亏了太阳禽业公司这个‘龙头’供鸭苗、供饲料,保防疫、保收购,我家养鸭增收才有了保障。要不然,今年非典加旱灾,收入可真难有指望!”
宣城市委副书记夏子超对记者说,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是农民增收的“保险柜”,是带动优质粮油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引擎”,抓住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搞活农村经济的“金钥匙”。今年以来,虽遭非典和旱灾影响,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增长15.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2500元左右,人均增收100多元。
调整布局建基地
宣城地处皖东南。这里特有的江南山区小气候,孕育了大量优质粮油棉,更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有市场叫好的优质杂交稻和“双低”油菜,还有上海人喜欢的宁国山核桃,杭州人爱吃的宣州小香菇,日本人爱用的广德竹家具,泾县宣纸、绩溪蚕丝、旌德苎麻等,都是国内外的抢手货。但在过去,这些“宝贝”藏在深山人未识,农民守着金碗却过不上富日子。
“山区农民增收之路在哪里?宣城应该怎么办?”宣城市委、市政府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通过深入调研,确立了保证优质粮油生产、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培育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把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选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着重将“多”的做优,“优”的做大,形成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化基础。
通过调整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宣城逐步建起了200多万亩优质粳稻和优质油菜基地,300多万亩山区笋、竹两用基地,以及山核桃、茶叶、蚕桑、苎麻生产等基地。同时组织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全市国家和省级粮油及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到60多个,获质量认证的各类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9万多亩,名列全省前茅。通过规划引导、政策驱动、资金扶持、抓点示范,逐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特种水产、特色经济作物等主导产业,其产值目前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培育基地更要培育市场。在市场建设上,宣城市年年都有大投入,全市已有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00多个,农民经纪人2万多人。与浙江山相连、地挨边的宁国市,盯住沪杭大市场,突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名特稀优生态食品,分片建起了12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8000多名经纪人活跃于市场与农户之间,山里仁公司、兴农公司、詹氏食品加工厂等一批颇具实力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发展格局。宁国市副市长余宏汉说,去年宁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600多元,今年可达2900元,其中83%来自农业产业化。
“龙头”引领新天地
走进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与公司总裁余弟和促膝而谈。余弟和今年41岁,已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18年。当初和威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发展规模养鸡时,用的是你养我收的经营模式,结果农民养鸡不少却赚不到钱,公司还落下了不少死账坏账。县政府及时组织专家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办法,即由公司负责种鸡、饲料供应,保证收购销售成品鸡,农民只管养鸡这个中间环节,信用至上,风险共担,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责任心和养鸡热情,万只规模户每年稳拿上万元,5000多家农户逐步走上富裕路,公司更得到了长足发展。
太阳禽业公司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在政府支持下着力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公司董事长吴启有介绍说,以前企业是小打小闹,一直难以壮大,自从政府支持从英国引进新品种樱桃谷鸭父母代原种后才迈开了大步。最近公司投资1290万元,与英国一家公司合作开发樱桃谷鸭曾祖代,进行肉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确保了养鸭户进一步增加收入。
宣城市还在禽业标准化养殖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和威、太阳禽业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引领五星集团、华卫公司做好标准化肉鸡育种养殖。全市年家禽饲养量已达1.2亿多只,生产销售苗禽1.5亿只,其家禽标准化生产最近被定为全国家禽业的养殖标准。禽业发展更促进了粮食生产,肥多了,地壮了,优质粮、优质油生产稳步上升,今年优质粮油面积增加50多万亩,品种优质化率比往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农民增收有了新亮点,农村呈现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
为了使优质粮油和茶叶、山核桃、山野菜等山区特色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大市场,宣城市重点培育“山里仁”食品等一批龙头商贸公司,将产品打入了上海联华、好又多、易初莲花、太平洋百货等大型超市,同时进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十多家国际知名零售企业。山里仁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食品加工设备,与省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开发中心,通过了产品HAC-CP体系质量关键点控制认证,使公司产品拿到了国际市场通行证。
在稳定发展优质粮油面积的基础上,宣城市经济果林快速发展,残次林更新改造带来竹木废弃料增加。针对这一情况,2001年市里引进绿源人造板项目,去年生产10万平方米中密度板,利用林木残次废弃材料15万吨,企业创利800多万元,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接着,宁国金山实业与中国恒天集团签订了投资4.7亿元的竹纤维项目,年消耗竹子原料20万吨,产值5亿元,在竹产业延伸上迈出可喜一步。
目前,宣城市已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47家,年销售额达30多亿元。龙头企业真正成了引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确保增收致富的“航空母舰”。
政府帮扶扬“龙头”
为了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宣城市开展了“强龙建设工程”,落实招商引龙头、改革育龙头、政策扶龙头的一系列举措,引导龙头企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强调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委书记方宁用6个字概括了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要诀,那就是“引导、服务、激励”。
五星集团总裁毛传平讲起企业几次遭到重创、越挫越强的经历,至今难抑心中激动。今年非典之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几次到企业鼓劲,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走势。非典期间,公司为农户承担损失500多万元,非典之后市场反弹,很快补回损失,还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他还说到几年前一场大水冲掉了五星集团种鸡场,灾后市领导立即带着财政、金融部门上门慰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重建种鸡场,同时引导企业发展饲料粮生产基地,确保公司和农户发展后劲。
在郎溪县,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教育农民支持龙头企业的事。昌发油脂公司去年与农民签订了油菜籽购销合同,收获时市价上涨,外地商贩参与抢购,县委、县政府及时出面,教育农民信守合同,并帮助企业协调资金,确保了购销合同落实,更促进了油菜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今年全市油菜面积增加40多万亩,油菜籽总量比上年增长20%左右。
除了服务引导,宣城市还注重利用激励政策,培育企业家,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恩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谢恩,因有育林的一技之长,被破格招干,任乡林业站长。后来,他辞去职务,种植千亩银杏园,并投资1000多万元发展生态旅游,同样得到了市里大力支持。为回报政府和社会,李谢恩高价租种山地,并吸纳了一批农民就地转移务工。
对获得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的集体和个人,特别是种粮和养殖大户,宣城市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表彰奖励活动,还要召开现场观摩会,在县市区之间开展竞赛,形成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已培育出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致富带头人1200多名,不少人已挑起了龙头企业的大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