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发代首”的联想
第4版(要闻)专栏:人民论坛
“割发代首”的联想
张邦邦
有些被众口一词传为佳话的历史故事,其实细细推敲起来,也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的。《三国演义》里的“割发代首”便是一例。
作为历史名人的曹操,其功过是非自有评说,这里可以不论。曹操治政治军确有才能,但是倘若把“割发代首”视作“执纪从严”的楷模而赞赏,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曹操治军深知秋毫无犯的道理,所以他下令马踏青麦者斩。当他自己的马踩了老百姓庄稼地时又何以自处呢?这便有了“割发代首”的故事。古代人视须发比现代人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舍得割发也的确不易。头发如韭菜,割了可以再长,而脑袋割了是无论如何也长不出来的。于是,聪明的曹操想出个“割发代首”的办法。当然,他拔剑作自刎状时,我们大可不必看得太认真。
“割发代首”之妙在一个“代”字,人们叫好也在一个“代”字,值得推敲的也恰恰是这个“代”字。有人会说,当年戎马疆场,倘若杀了曹操,谁来统帅部队对敌作战?这样提问不无道理。不过也可以问,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要立这样一条不管动机、原因,又不论造成的损失程度如何,而凡踩倒麦子者一律斩首的军纪呢?
故事就是故事,我们不必当真,也不必细究,但联系现实,确有值得深思之处。
应该说“割发代首”至少其从严治军的出发点还是很值得借鉴的。但从今天来看,这种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然是错误的。比如在有些部门、有些地区,执纪执法一旦要动真格时,就有人专借这个“代”字做文章。该纪律处分的用口头批评“代”之,该撤职查办的用调动工作“代”之,该用法律处理的改用党纪“代”之,该自己承担责任的让别人“代”之,等等。这样“代”来“代”去,把党纪、政纪、法律“代”得走了样、变了形,“代”得党的形象和政府形象受到损害。
搞惩办主义固然不可取,但纪律就是纪律,法令就是法令,有了纪律、法令,就要严格遵守纪律,执行法令。“令肃方可以振军威,命严始足以明军纪。”治党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从严执纪,就是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按照各项行政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令办事,决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在“代”字上想主意、作文章。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树立法律的至高权威,在遵守党纪国法问题上,绝不能这也可以“代”,那也可以“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