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故乡的粉皮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故乡的粉皮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故乡的粉皮 林荣芝   在我们故乡的粤西梅菉,通常把河粉叫做粉皮。梅菉的河粉,做好之时尚未切碎,一块圆布状,又'...

故乡的粉皮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故乡的粉皮
林荣芝
  在我们故乡的粤西梅菉,通常把河粉叫做粉皮。梅菉的河粉,做好之时尚未切碎,一块圆布状,又因是米粉做成,故而称之为粉皮。有几分乡土气息的感觉。
  梅菉坐落在南海岸上,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一年两季,有时也可种三季。有了丰富的大米,人们不愁吃,吃不完吃腻了,便变个花样吃,换个吃法,将大米磨成粉皮吃,吃起来就有新鲜感。
  故乡的粉皮自古以来就盛名。大凡盛名者,必有独特之处。故乡的粉皮,就有它的独特之处:香、滑、脆、软、爽。这五个字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全做到就很不易了。
  我自小对梅菉粉皮情有独钟。记得儿时,我就喜欢粉皮。那时,物质缺乏,食品单调,拿得上手出得众的食品就是粉皮。粉皮易做又经济,可口又不腻,男女老少皆宜。因而,在我们的故乡,家家户户都爱吃粉皮。爱吃粉皮,自然也会做粉皮。每到过年过节,家家就会磨粉皮。尤其是过年过节,人家不问你杀多少鸡,只问你磨多少盘粉皮。仿佛不磨粉皮就不像过年,只有磨粉皮才算过年。也仿佛人的面子人的富贵跟粉皮成了比例,磨的粉皮越多越显富贵,面子也越大。这么一来,粉皮在我们的故乡,便成一种宠物,一种食品王了。
  在我们街上,粉皮做得最好的要数我奶奶。奶奶手巧心细,做起粉皮来考究认真。别看她选料、制作都慢吞吞的,但慢功出细活,她做的粉皮,白如石膏,明如镜子,薄如蝉翼,香、滑、脆、软、爽五字俱全,堪称一绝。我家大凡有亲朋好友来,拿不出好的食品来招待,奶奶便做粉皮来应付了。亲朋好友吃了,都会咂着嘴抹着嘴连声啧啧叫好。这时,奶奶便会笑眯眯地包上一包粉皮让亲朋好友带回去。下次亲朋好友来了,就会捎上一些礼品,一来二去,乡情亲情尽显其中。
  自从奶奶过世以后,除了过年过节,我就很少吃上自家做的粉皮了。因为母亲教学忙,很少做粉皮给家人吃,但母亲时常给我们兄弟一些零钱,让我们去买粉皮吃。在我们的故乡,有不少做粉皮营生者,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挑着担子,敲着竹梆,串街过巷卖粉皮。
  “卖粉皮……新鲜热辣的粉皮……香甜麻辣的粉皮——”粉皮佬(我们称卖粉皮的男人)每到之处,就会先“当当当”敲着竹梆,然后唱歌般吆喝着姗姗而来。这时,家家户户就会推开窗探出头问:“有猪肠粉皮吗?”或叫小孩端着海碗来买粉皮。有时,一群妇女拖儿带女的围上来,当街的吃,当街的笑,围着担子团团转。
  我最爱吃的粉皮便是王二叔的“半边锅粉皮”。说起“半边锅粉皮”,还有段古呢!相传古代,梅菉的街道很窄,粉皮佬挑着的锅太大无法走过,粉皮佬一气之下,将锅劈烂成两块,一块装粉皮,一块装油,这样,来去自如。因是一边锅,炒的粉皮数量自然减少,少而精,加上火气足,炒出的粉皮吃起来居然比以前的美味得多。从此,“半边锅粉皮”便应运而生,且世代流传至今。王二叔的“半边锅粉皮”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做法,还略加创新,添上芝麻葱花之类,美、味、色都较前光大了许多。大凡有外地客人来访,我便会领他们去尝一尝我们故乡的土特产——粉皮——特别是王二叔的“半边锅粉皮”。客人吃过,无一不竖起拇指赞说绝!
  故乡的粉皮,凝聚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也蕴藏着故乡的厚重饮食文化,怎叫客人吃了不会再来呢?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