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吴英恺:生命如秋叶之静美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1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吴英恺:生命如秋叶之静美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吴英恺:生命如秋叶之静美 本报记者 白剑峰   11月13日凌晨,一位杰出的医界泰斗在北京辞世。他是'...

吴英恺:生命如秋叶之静美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吴英恺:生命如秋叶之静美
本报记者 白剑峰
  11月13日凌晨,一位杰出的医界泰斗在北京辞世。他是我国第一批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安贞医院的创立者——
  11月13日4时50分,北京安贞医院,一个静谧的早晨。
  一位93岁的老人默默离去,一如窗外飘落的秋叶,朴实而静美。他就是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英恺。
  他走得很安静,没有惊扰任何人。岁月无痕,只有那双手写满了沧桑:就是这双手,曾在美国向权威挑战,挽救了一位阑尾濒临穿孔患者的生命;就是这双手,完成了我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就是这双手,曾在我国胸心血管外科领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漂洋过海赤子心1943年,正是二战风起云涌之际。在美国圣路易华盛顿结核病医院内,一位年轻的中国医生站在自己的导师面前:“教授,我要回国参加抗战。”导师愕然,放下手中的工作,睁大眼睛:“吴,你在说什么?你在我这里干,将有很好的前途!”年轻人还站在那里:“谢谢您,我很感激您的好意。但您晓得,当自己的国家遭受别国侵略的时刻,国内迫切需要像我这样的医生。我怎能久居国外?”导师点点头,深沉的目光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
  这个中国小伙子来美国进修刚刚一年,就一鸣惊人。那是吴英恺到医院工作不久,医院来了一个急性腹痛病人。吴诊断是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并报告院长。院长看了病人后,说:“我看他不是阑尾炎,但做手术我也不反对。”吴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做手术。阑尾已濒临穿孔,好险呀!全院几百名病人一下子知道医院有个来自中国的吴大夫。
  在10个月的工作中,吴英恺和他的阿根廷同事创造了200例胸廓成形术无一例化脓感染的成绩,这在20世纪40年代是了不起的成果!
  撕毁“死亡判决书”
  1940年以前的中国,患食管癌就等于判死刑。吴英恺决心撕毁这张“死亡判决书”!
  1939年秋,吴英恺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总住院医师。他被挑选参加了食管癌治疗研究组。他钻进图书馆,查阅近30年来有关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所有文献,发现最新成就要数美国芝加哥大学1938年报道的经左胸腔切除食管癌,并在胸内做食管胃吻合术。外科主任娄克斯同意他的观点,认为这是目前最可取的方法。于是,他们选择一位食管下段癌患者,决定于1940年4月26日做手术。
  手术前夕娄克斯患了重伤风,他对吴英恺说:“我相信你能胜任这一手术!”这可是尚无先例的大手术,而吴英恺是一名年仅30岁的主治医师。吴英恺鼓起勇气接受了这一安排,并参照文献里的作法,成功完成了食管胃吻合术。
  深入农村问饮食20世纪50年代,吴英恺在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中,发现许多病人来自河南林县、山西阳泉、河北石家庄一带。究竟什么原因使那里的老百病遭受癌痛?1958年,身为北京阜外医院院长的吴英恺率科研协作组数次下到这些地方群众的家中,了解发病、患病情况。他们发现,食管癌发病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农民常吃“糖饼”和“酸菜”,常喝很烫的粥和汤……
  协作组马上提出预防方案,向农民宣传:不吃“糖饼”和“酸菜”,多吃青菜附加维生素A、B、C;改善口腔卫生,提倡刷牙;宣传“粗粮细做,细嚼慢咽”,并在当地收集了大量外科标本和病理切片……从60年代初直到80年代,吴英恺都亲临现场并提出切实的预防手段,使这些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明显降低。
  “没有版权”的小书
  尽管吴英恺著述等身,但他最钟爱的却是两本只有薄薄十几页的小册子:《心脑血管病的自我保健》和《心脑血管病预防保健科普知识》,粗糙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他的大名。
  1974年秋,吴英恺意识到我国应对一些常见心血管病建立起科学的登记统计,并展开系统的防治研究。尽管他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也曾用手术方法治疗过高血压病,但对心血管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途径知之甚少。至于流行病学,他更是个“门外汉”。已过花甲之年的吴英恺决心闯一闯。他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
  他以非凡的气魄组织了数百万人的高血压普查,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的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工作,其结果至今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证。
  年近九旬,他发起“爱心护心工程”,亲自编写预防保健科普册子。他幽默地说:“这些册子不求美观,但求普及;没有版权,欢迎翻印。”
  作为一名医生,吴英恺以豁达超然之心看待生死。两年前,他立下遗嘱:一、倘若发现不治之症,不必积极治疗,尽量减少痛苦,让我自然归去;二、死后做病理解剖,与病历对照,有教学作用的标本由病理科保存;三、不保留骨灰,不化妆,不举行告别仪式,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
  他一生崇尚简朴。一双布鞋穿了几年;一个沙发用了半个世纪;每一份通知、信函都留起来,在背面起草文章……“医学有两座高峰,一座是学术高峰,一座是医德高峰。”吴英恺用一生的德行挺起了这两座高峰。
  人物小传
  吴英恺1910年生于辽宁省,满族。1933年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55年当选为第一批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秋创办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并任院长。1984年任北京安贞医院院长。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