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巴的喜悦
第15版(国际副刊)专栏:
科巴的喜悦
徐娟
科巴农场距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140公里,是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中几农业合作开发公司(中几农)在几内亚的生产基地。提起科巴农场,当地黑人没有不伸出大拇指的。
今年初,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开发的稻种在这里开播。3个月后,饱满的稻穗倾倒了科巴人,他们载歌载舞迎来高产田喜获丰收的日子。
庆祝大会照例由领导的致辞和讲话开始,但并不让人感到拘谨,言者无稿,掌声不断,时而笑声,时而欢呼。尔后,当地妇女们身穿色彩艳丽的“豪布”(长袍),头上扎着各色头巾,边唱边扭摆着身子从领导席前通过,看那自我陶醉的神情,就可知“世上只有科巴好”了;接着,村子里学校“秀才”们的队伍“受阅”,齐呼着寓意深远的“和平万岁”口号;再后面,是十多个黝黑可爱的男孩子,身上披挂如神话传说中飘然欲仙似的服装,却跟头把势般地一路“冲”过来,绝不亚于中国的舞狮表演。当地一些有身份的各路人物则端坐在领导席对面的观礼位上,个个喜形于色,但不失礼节。
农业部长是此会的“中心”,一位很“酷”的人,头顶“日本式”休闲帽,脚穿阿迪达斯牌运动鞋,身着便装,“猎人”式的马甲上则有“无数”个小口袋,一见便知是位经常下基层的大领导。盛赞中国农业专家不凡的成果后,他带着充满活力的话语,期望“中国的杂交水稻从几内亚走向西非各国,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和幸福!”令人钦佩的是,面对父老乡亲,部长不忘告诉秘书:烈日当空,让广场上的孩子们都坐到树荫下。对那些宁肯晒的流汗,也要坚决做领导席“紧密层”的顽固学生,部长发了“脾气”:“不许在太阳下晒!坐在大树下!”人高马大的部长个头1米80,像座“黑铁塔”,颇具中国包公之神韵。
附近,两公顷的新品种比较试验田和高产试验田中,各路人马纷至沓来,望着金色良田,友人们交流、争论、拍照。而部长却一脚踏至田埂边,抚摸稻穗,轻轻折一根,数了数穗粒,向周围人们大声宣布:“好啊!单产每公顷达到6吨不成问题!”中国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结合了当地的气候和条件,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抗病虫害,生育期在106至120天左右,且符合几内亚人的口感要求。看来,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科巴人要先行一步了!
说到几内亚人的生活,似简单非简单。往往早上是咖啡加面包,午餐和晚餐则以食米为主,再配上汤汁,类似我们的“盖浇饭”。我的朋友卡玛拉向我表白:吃饭固然是头等大事,但如果没有钱,就只好将一日三餐精简为两餐或在三餐中两餐喝咖啡了。此外,芒果、香蕉也能当饭吃。卡玛拉传我一“秘方”:将芒果去皮去核,捣碎后放入锅中,加少许水煮开,再加盐、食用油和辣椒等佐料,一刻钟后即可食用。
1997年以前,大米在科巴地区是稀罕物,农民吃的米称白小米,类似我们中国的碎米,还有一种称黄小米。食用前要捣成粉状,之后蒸熟或做成饭团晾晒干备用。科巴紧临大海,因此,科巴人又很喜欢吃鱼,常常是将油、花生酱、辣椒,或西红柿与鱼一起煮成汤汁,浇在饭上。眼看色彩极鲜,鼻闻香喷喷。自从中几农开始在这里生产水稻,当地人就接受了这白白的、口感好、不粘手的大米。双季稻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炊烟含香,每日饱食,收入提高。孩子们把去农场总部看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周末常往来于中国的阿密(朋友)间。
中国农业专家在此辛勤耕耘,续写着中非友谊的美好篇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