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现代登山理念断想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1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现代登山理念断想 第12版(体育) 专栏: 现代登山理念断想 栾开封   今年是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纪念,中国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胡锦涛总书记发电致贺,举'...

现代登山理念断想

第12版(体育)
专栏:

现代登山理念断想
栾开封
  今年是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纪念,中国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胡锦涛总书记发电致贺,举国轰动,引发了新一轮的登山户外运动热潮。据有关资料显示,登山户外运动在我国已经成为群众最喜爱和参与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人们在参与登山户外运动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现代登山运动的理念问题。“为什么要去登山呢?”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有人给英国著名登山家、在珠穆朗玛峰遭遇山难的马洛里提出了这个问题。当他再次启程攀登珠峰时,他的朋友和家人曾饶有兴趣地问他。马洛里犹疑了一下,然后答道:“因为山在那里。”
  但70多年之后,马洛里的这句话却在中国的山友间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争议。对于马洛里的这句话,有人说含义深刻,充满了哲理;但许多老登山家对此提出疑义。他们认为马洛里这句话很有商榷的必要,其含义比较模糊,如果被人们传来传去,容易造成对登山运动的误导。争议的焦点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登山理念。
  为什么要去登山?是每个登山运动爱好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现代登山运动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是人类社会需要认识和深入研究占地球陆地面积比例很大的高山峻岭,认识高山、开发高山、利用高山,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这是人类社会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产生了现代登山运动。可以说,现代登山运动首先是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需要。
  二是现代登山运动是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和超越极限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离自然界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安逸。长此以往,人们的意志、毅力就会退化。现代登山运动是与低温、缺氧、暴风雪的搏击。面对冰崩、雪崩等危险,面对海拔8000米以上人类生命的禁区,要到达顶峰,登山运动员要不断经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考验与磨难。我国著名登山家李致新说:“登顶珠穆朗玛是我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跨越。”
  三是登山运动可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国家和民族争得荣誉。登山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它不仅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和民族争得荣誉,为国争光。中国登山队从1960年开始先后多次登顶珠峰,对中国各族人民是巨大的鼓舞。
  四是基于人们对健康的更加重视,通过参加登山户外运动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由于环境污染、城市噪音、过度紧张和过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损害了人们的健康。首先从西方国家开始,人们通过参加登山户外运动,强身健体,放松身心,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山峻岭和大自然中得到身心的恢复。
  目前,登山运动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从少数人的运动走向大众,从象牙塔走向民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现代登山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钟爱,正逐步走向社会化、大众化。
  怎样去登山?从自发的松散的方式逐步走向有组织、有计划。我国登山运动爱好者众多,但由于尚处于自发阶段,真正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活动的不多。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发展还未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人们的自主意识还有待提高;二是各级登山协会对登山运动的规范管理比较滞后。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260余家,参加人数10万左右。虽然在登山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人数还不多,但随着我国社会的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会逐步走向有计划、有组织的登山户外运动。
  另一方面,登山运动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体育运动。登山运动看似简单,实际包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体育运动。登山运动对参加登山运动的人要求比较高。通过登山运动,我们还要进行爱护大自然的教育、环保意识的教育、自然知识的教育。
  五是树立“大登山”观念,促进我国登山运动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登山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原先的高山探险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成长壮大为一个大项目群,包括高山探险、登山健身、攀岩攀冰、户外运动、拓展运动等,我们应树立“大登山”的观念,站在“大登山”的角度去积极引导和推动登山运动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开拓登山运动市场,为增进全民健康服务。
  建立现代登山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登山户外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普及登山户外运动、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