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进行学士后教育
第8版(科教周刊)专栏:教育论坛
不妨进行学士后教育
阎广芬 张立彬
2003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的第一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待业的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较高,绝对数较大,且有逐年增加之势。对这样一个待就业的特殊群体,如何解决其继续升学与就业创业问题已经为社会所关注。
笔者认为,高校普遍建立学士后流动站,让毕业生有个考研、就业与创业的缓冲地,对待业的应届或毕业两年尚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学士后教育管理,将是有益的探索。
学士后教育对解决大学生暂缓就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工作经验。学士后流动站建站可以依托企事业单位,为他们提供1—2年的锻炼、实习机会和临时性、短期性、灵活性的就业实践岗位,为他们提供捕捉理想就业岗位的成功机会。
学士后教育能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高校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它与企事业单位横向联合,不仅有利于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科技含量高的创业活动,更有利于对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鉴定和评价,从而减少盲目创业。
学士后教育能为大学毕业生继续学习提供良好的再深造条件。考研者在待业大学毕业生中占相当的比例。如今他们早已毕业,却仍“漂”留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他们依赖和利用着学校的资源,“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考研族”的共同心愿或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对这些大学毕业生,高校可视自身条件,尽力为他们提供资助,为他们再深造提供方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学士后教育可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安全的待业环境。大学毕业生待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他们大多选在学校附近。学校仍是待业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家园,有条件的高校可为暂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优惠住宿等。
学士后教育还能加强对流动大学毕业生的管理与教育。流动大学毕业生多是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高等院校除在生活、学习上备加关注和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外,还应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教育。比如:及时建立健全管理流动大学毕业生党员的组织,使其继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培养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以进取的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引导其安全度过暂缓就业过渡期,从而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和人生角色的转换;在客观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所需能力、品质及其它条件的基础上,鼓励有创业意识、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的大学毕业生早创业;另外,莫让进站的大学毕业生游离于校园文化之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