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谈“文化赋值”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谈“文化赋值” 第12版(理论) 专栏:学者论学问 谈“文化赋值” 辽宁省作协 王充闾   文化的影响力是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往大里说,一个国家和民族没'...

谈“文化赋值”

第12版(理论)
专栏:学者论学问

谈“文化赋值”
辽宁省作协 王充闾
  文化的影响力是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往大里说,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优势,就不可能拥有未来。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影响力、民族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软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文化既表现为动力、资源,又体现为一种推进器、润滑剂。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生命力。有了“文化赋值”,物质产品就会在市场上增强竞争力。
  所谓“文化赋值”,就是赋予某一事物(包括物质产品)以文化价值,以提高它的知名度、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比如,同样是白酒,加上“孔府”二字,就具有了文化内涵,提高了使用价值和竞争力。有一年,我在新疆吐鲁番看到一种叫作“馕”的面食(类似面包,但要大得多),开始并没想买,后来听当地朋友说,当年唐僧取经时携带的就是这种东西,因为它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我的兴趣,一下子买了五个,想让亲友们开开眼界。再如,节日消费往往与“文化赋值”有直接关系,春节买鞭炮,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买元宵,实例不一而足。
  其实,商品本身就蕴涵着文化,消费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人们消费商品,本质上也是在消费文化,是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在拉动你去消费,支配着你的消费观念。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一些企业纷纷恢复老字号、老品牌,目的都是打文化牌。因为老字号、老品牌传承了历史,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可以弥补企业文化上的欠缺。所以,在研究产品销售时,要考虑如何把产品所蕴含的文化销售出去。精明的企业家应该懂得文化经营,通俗地说就是善于“卖”文化,它能够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广博的知识,对各地的民风民俗、历史掌故、消费心理、时代风尚了如指掌,做好“文化赋值”的文章。
  有没有“文化赋值”的观念,是否具备这种文化自觉,是大不一样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一般都注意在适应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上下力气,如“麦当劳”、“方便面”等快餐的风行就是由于它们顺应了现代生活节奏。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产品,把产品创新提高到文化创新的高度去认识,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方面,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明显不足,这与企业家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经营能力低、创造性不强有着密切关系。
  名人效应是“文化赋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观沈阳故宫,大概没有谁会特别注意后妃住过的清宁宫、麟趾宫,更不要说排在最后僻处一隅的永福宫了。可是,当解说员告诉你,永福宫是庄妃的寝宫、顺治皇帝就出生在这里时,你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过去瞧瞧。这就是名人效应。当然,名人效应远不止反映在扩大知名度、提供旅游资源方面。现在,到处都在讲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其实这是一项并不见得比提高经济增长率容易多少的艰巨任务,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包括投放大量的资金搞好硬件建设,而最重要的还是吸引人才,没有足够的高素质的人才,何谈文化建设。在这方面,有一个最易见效的措施,就是注意发挥名人的作用。一个省也好,一个地区也好,没有多少文化名人,没有多少知名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教育家、学问家、艺术家,而只有一应俱全的文化部门和许多文化官员,是绝对成不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清华大学20世纪30年代的校长梅贻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文化方面的事不但要由内行来主持,而且要由内行中的知名人士来牵头。没有大名人,也得找个小名人来主政,否则难以服众。
  总之,“文化赋值”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