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装备工业在崛起
第1版(要闻)专栏:
广州:装备工业在崛起
本报记者 汪从飞 罗艾桦 伊可迹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中的工业,又称“工业母机”。由于其资金投入大、研发人员要求高、综合配套能力强,并不适合大多数城市的产业选择。在华南地区,发展装备工业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广州等中心城市上面。
珠三角产业升级呼唤制造业龙头基地
近20多年来,从“三来一补”起步的珠三角制造业,可谓风生潮涌。从最早的电风扇、电饭煲到电视机、空调、音响,到后来的电脑、程控交换机的生产,再到手机、汽车的生产,“广东制造”涵盖了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几乎所有进口替代产品。今天,珠三角制造业的重点已经落脚到汽车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四大门类。珠三角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已经开始。据统计,2002年,广东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9.8%,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的贡献率为43.5%。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核心产业。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广东省委、省政府拟定了新的发展装备工业的思路: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腾出发展空间,广州、深圳、佛山将成为广东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基地。
一些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抓住这一转型,脱颖而出。广州本田生产的中高档汽车在国内市场领先,同时一大批汽车配件厂家相继落户广州。未来两三年内广东汽车产业和汽车配件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深圳的中兴和华为,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方面可与国际一流公司分庭抗礼;佛山的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连续推出国产陶瓷机械,目前有90%以上的陶瓷产品生产线设备可在广东生产。广东在装备制造业的某些领域已经领先全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广东省、广州市领导认为,根据三中全会的决定,当前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建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基地,是协调珠三角各个经济板块、整合产业资源、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不仅对广东,对于大珠三角经济圈乃至于国内几个主要经济圈的新一轮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与现实造就了装备工业基地——广州
广州是在探索产业定位的过程中锁定了装备工业。
作为华南地区和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成为华南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综合配套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最强的工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涉及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40大类7大行业。广州聚集了广东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研发力量。广东省的3个国家级机械装备业企业技术中心都在广州。这里还有5家省级技术中心,有研发机构76家,研发人员5300多人。广州聚集了广东省60%以上的高等学校和在校大学生。
广州与装备制造业更是有不解之缘。
追溯广州工业的发展,相当一段时间内,广州是以轻加工工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在顺德家电、东莞和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时,广州也一直在进行自己的产业选择。他们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突破口选择为装备制造业,首先是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关联度很大的汽车产业。广州曾经在全国独一无二地设立了“汽车市长”;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时刻,时任广州市长的林树森和主管汽车业的副市长张广宁一起来到广州市人大会场,向代表们说明选择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经过持续努力,广州工业结构明显由“轻”变“重”:2002年,广州有5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在广东进入全国机械工业100强的6家企业中,广州占了4家。2003年8月,广州重工业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
广州已经基本具备了华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基地条件。
高起点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
在完成了产业选择后,广州十分重视具体操作。主管工业的广州市副市长林元和说:经过企业重组,广州拿出最优质的资产与国际上最好的企业合作,技术上高起点进入,跨越式发展广州装备工业,使新设立的企业很快具有国际竞争力。据广州市经委领导介绍,大胆进行国企改革是广州发展装备工业的一个经验。广州早就探索通过股份制改造发展装备制造业,并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广州本田汽车、广州日立电梯、广州起重设备等大企业的发展都是这样,国资与外资各占一定比例。今天,广州本田生产的汽车是日本本田公司海外工厂中最好的,在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广州日立生产的电梯在国内同行业中一直稳居三甲,新投入的停车设备从一开始就采用国际最新技术;广州起重集团与外资合作生产的盾构挖掘机在广州地铁的施工中,与国外同类产品不分高下。
如今,广州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到2005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期达到2000亿元以上;2010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以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为两大重点,进一步推动装备工业发展。为此,今后5年,广州将着力唱好“三台戏”:一是汽车。本田、日产等著名汽车生产商相继落户广州,将带动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和相关原材料产业发展。二是造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投资45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年产200万—300万吨的造船基地,广州一跃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三是钢铁。广钢与日本钢铁企业合作上马40万吨镀锌板项目,将一改广州镀锌板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些大产业和大企业的崛起,就是未来装备工业的坚强脊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