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厦门大学实施“985”工程纪实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厦门大学实施“985”工程纪实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 ——厦门大学实施“985”工程纪'...

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厦门大学实施“985”工程纪实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
——厦门大学实施“985”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 丁伟
  1998年5月,一项旨在全面振兴我国高等教育的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国内知名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2001年2月,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重点共建厦门大学的决定”,承诺在2001年至2003年3年内,三方分别向厦门大学投入教育经费3亿元、1.5亿元、1.5亿元人民币,厦门大学的“985”工程宣告启动。
  而今,3年即将过去,厦门大学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增长了85%;承担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居全国高校前列;200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1项,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厦门大学,正大踏步地向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牵住学科建设“龙头”
  高水平学科是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厦门大学将学科建设作为“985”工程的重中之重,致力于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厦门大学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使特色学科更具特色,优势学科实力更强。经过重点建设,更新改造,厦大原有的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物理化学和动物学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均以较高的支持率顺利通过评审,保持了它们在国内业已确立的领先地位。
  由于历史原因,厦门大学的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间交叉渗透不够。“985”工程实施以来,厦门大学瞄准国内外前沿领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管理学、法学等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形成了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目前,厦大的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国际法学、分析化学等6个学科跨入了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3年来,厦门大学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增长了85%,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2个增长到10个,有权招收博士生专业由34个增长到87个。厦门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更加齐全,学科实力明显增强。
  构筑“人才高地”
  1998年以前,厦门大学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严重,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中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偏少,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以“985”工程为契机,厦门大学推出了凝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素质的一系列新举措,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为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厦门大学将“985”工程总投资的21%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用于教学科研一线重要岗位的岗位津贴、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金、创新团队的配套资金以及学术骨干的培训与交流等项目。3年多来,厦门大学共引进人才536人,这些引进的人才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拔尖人才。
  大胆聘用“候鸟型人才”是厦门大学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大特色。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
  用”的原则,厦门大学采取“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复聘”等灵活务实的措施,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和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这几年,厦门大学以双聘形式共聘任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30多名国内外一流的专家担任教授。
  厦门大学还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中青年骨干教师铺就成才之路。从1998年至今,厦大共确定了373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其中部分人已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各学科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已具有影响。
  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厦门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17.60%提高到35%,教师中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增长了57.4%。
  致力科技产业化
  厦门大学工科力量比较薄弱,承担应用型科研项目相对较少,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985”工程实施以来,厦门大学发挥基础研究优势,积极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批具有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成果应运而生。
  3年来,厦门大学共承担国家和福建省、厦门市重大科研项目687项,获国家、省部级等各类奖项64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申请专利89项,授权43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
  积极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同时,厦门大学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目前,厦门大学已有“计算机以太网通信光纤收发器”、“NC218型甲醇合成催化剂”、“不含三苯的接枝氯丁胶粘剂及其制造工艺”等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中科院院士赵玉芬教授率领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课题组,在总结20多年基础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国内率先人工合成抗损伤药物丙谷二肽,并已取得中试成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日前,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这标志着厦门大学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