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十一月八日是我国第四个记者节。节日前夕,“记者险”推出——“记者险”:影响不小的“小”险种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0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十一月八日是我国第四个记者节。节日前夕,“记者险”推出——“记者险”:影响不小的“小”险种 第2版(要闻) 专栏:昨日全国内地非典疫情零报告   十一'...

十一月八日是我国第四个记者节。节日前夕,“记者险”推出——“记者险”:影响不小的“小”险种

第2版(要闻)
专栏:昨日全国内地非典疫情零报告

  十一月八日是我国第四个记者节。节日前夕,“记者险”推出——
“记者险”:影响不小的“小”险种
刘嵘 王军
  “记者险”是保险公司的新尝试
  11月4日,太平洋产险公司大连分公司副总经理唐琨将《大连晚报》为记者购买的1200多万元保险单送到总编辑李礼手中。这意味着该报102名记者、编辑从11月8日起的365天内,每人将有12万多元的保险保障。报社的记者、编辑说,今年的“记者节”过得实惠、高兴。
  据太平洋产险公司大连分公司办公室的孙女士透露,根据总公司有关规定,《大连晚报》的“记者险”保费打了折扣,算下来,每个记者的保费不到300元。
  “这个险种非常好。”李礼说,“记者是个风险比较大的职业。”他特别提到,记者搞舆论监督很不容易,大连晚报社就曾经发生过几次记者被拦堵、被威胁的事件,幸亏报了警才化险为夷。“虽然没有造成恶性后果,但真要是出事那就晚了。”而且“记者险”中还提供了可选择的“意外医疗保障”。
  《大连晚报》一直想给员工买保险,以体现报社对编辑、记者的尊重和呵护。正好市场上推出了“记者险”,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
  据了解,目前“记者险”的市场动静不大,买这个险种的媒体很少。不过,专家对“记者险”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教授说,“记者险”的推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上了保险的记者在发生事故后可及时得到保障;各新闻媒体把风险转嫁出去,能减少赔付压力,有利于媒体财务的稳定性;减少因为赔偿产生的媒体与记者发生纠纷的可能。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系教授李小林认为,市场在不断变化,不能以市场的好坏来衡量保险险种本身的好坏。
  面向团体出售,保障范围延伸到工作时间之外和记者家属
  “毫无疑问,这个规模不大的险种引起广泛关注,针对媒体记者的特殊性是一个重要原因。”提到“记者险”的特色,太平洋产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范颖介绍说,“‘记者险’面向团体出售,其投保对象是18周岁到65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的新闻单位的在职员工,被保险人人数占单位在职员工的75%以上,而且不少于8人。这个团体可以是媒体,也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组。”
  和其他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一样,“记者险”的保险责任有两项:“意外事故及伤残保障”和“意外医疗保障”。但“记者险”增加了“误工补贴”责任,这一项可自愿购买。“误工补贴”期间,保险人每天补贴被保险人100元,最多不超过60天。
  与其他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不同的是,“记者险”中增加了“双倍给付”条款,即被保险人因执行公务或公职行为而在非工作期间遭受他人故意伤害,保险公司按“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部分应承担的保险责任给付双倍的金额。
  “连带被保险人保障”是“记者险”的另一特色。太平洋产险公司解释,它将被保险人扩大至记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增加了对记者本人及其家庭遭受人身意外伤害的保障。在一年保险期间,如果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其直系亲属总共可以获得“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金额的50%。
  “记者险”的费率是通过科学精算获得的,太平洋产险公司战略发展部的崔小姐说,在设计此险种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公司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因素,制定了现行费率。“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的费率是2.5‰,“意外医疗保障”的费率是6‰。如果要保10万元的“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需缴纳保费250元;保2万元的“意外医疗保障”,需缴纳保费120元;如果要保“误工补贴”,需缴纳定额36元,总计是406元。
  虽是“小”险种,但明年可能成为销售重头戏
  “相对产险公司的其他产品,‘记者险’目前从规模来说,只能算是比较小的险种”,崔小姐和范颖都提到这一点。
  范颖表示:北京分公司目前负责“记者险”业务的只有她一个人,而她手头上还要打理其他几十个险种。现在还没有一套明确、完善的销售策略,但她个人看好这个险种。
  崔小姐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因为是小险种,公司还没有专门统计全国范围到底卖出去几份。据说杭州也有买主了。”
  对于有些媒体“叫好不叫座”的评价,太平洋产险公司解释:这是由于“记者险”推出时间较短,尚在推广阶段,很多目标客户对此险种或险种的具体保障范围和投保方式仍不甚了解。
  太平洋产险公司表态:要将“记者险”深入推广,各地分支机构的销售准备已严阵以待。“记者险”的销售将是明年意外险销售的一出重头戏。
  “我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小险种来做”,成功促成大连晚报社102份“记者险”保单的大连分公司的孙女士说。在报社干过15年记者的她主动给当地几家媒体打电话:“我们推出了‘记者险’,你们感兴趣吗?11月3日,《大连晚报》就来找我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博士郑飞虎认为,一方面保险公司可能仅仅把“记者险”作为一个小险种来对待;另一方面“记者险”有利于通过记者普及保险意识。
  究竟只是“小”险,还是名副其实的“好”险?刚刚问世的“记者险”把这两个字同时写在脸上,期待数十万记者给出答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