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走上银幕
第16版(周末文艺)专栏:
王二小走上银幕
浦漫汀
看了《少年英雄》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为小主人公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而感动,又为影片制作的成功而兴奋。
建国以来,以战争为题材,表现少年儿童在火与血的战斗中迅速成长的影片,从《鸡毛信》、《小兵张嘎》到《闪闪的红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世纪初出现的这部《少年英雄》,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年仅12岁的王二小聪明、倔强、勤奋,从小放牛,深受全家人的疼爱。突然日本鬼子打进了村,他的温馨的家顷刻成了一片瓦砾,他成了孤儿。逃难中,八路军救了他,把他带到了根据地。在这里,他的思想不断提高,深重的国仇家恨驱使他化悲愤为力量,全身心投入了反扫荡的斗争。
他在山上放牛时,发现前来扫荡的敌人已到山下,便机智地用弹弓发射石块,干扰了敌人的视线,确保了正在转移的乡亲们安全脱险;继而,又为防备敌人进村掠夺,故意高声吆喝牛群,把敌人引向自己身边;敌人强迫他带路时,他将计就计,把他们诱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被一举歼灭。王二小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可歌可泣的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少年英雄,这与他自身的禀赋以及抗日的大背景、根据地的具体环境的启发、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成长是有着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的。
柳叶这一重要人物,是本片的另一个亮点。她对王二小不仅尽到了老师的责任,而且像慈母和大姐一样关爱他,并处处以身作则,使王二小懂得了怎样做人。她认为“战争不属于儿童”,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只应保护、培育他们健康成长,不该鼓励他们去做无谓的牺牲。这一深谋远虑,充分展示了柳叶作为年轻的革命知识分子思想上的成熟。影片也正是通过她这一卓识远见,揭示了一个审视战争与和平的新的角度,从而深化并更加完美地展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思想及实质。至于王二小在此后的引敌入瓮及为国捐躯,皆是在特定的遭际中,他自觉地投入斗争的结果。唯其这样,他的事迹才震撼人心,他这一人物也才能够在激励我们当今少年儿童在发扬民族精神、热爱祖国、奋发成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片的成功也有赖于它从内容到艺术表现都能适应少年儿童的观赏需求。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情节生动、线索单纯,易于为小观众把握和理解。
影片的编剧是儿童文学作家陈模。他花两年时间,五次深入涞源县采访,写出中篇纪实文学《少年英雄王二小》。《少年英雄》的剧本就是以它为蓝本而编写的。该片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儿童评委优秀影片奖及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绝不是偶然的。这里应该对老作家的新奉献表示由衷的敬意。(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