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业作家不捧“金饭碗”
第5版(视点新闻)专栏:热点解读
近日推出的“广东文学院第二届合同签约制改革方案”引进全方位竞争机制,对专业作家进行选题申报、筛选、合同签约聘任。这标志着延续了半个世纪的传统专业作家体制走向“寿终正寝”——
广东:专业作家不捧“金饭碗”
本报记者 杨文雯
近日,“广东文学院第二届合同签约制改革方案”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该方案引进全方位竞争机制,对全省所有专业作家进行选题申报、筛选、合同签约聘任。这标志着延续了半个世纪的传统专业作家体制,率先在广东走向“寿终正寝”。
作家——签约后生活费用、出版资金有保障,可专心写作
广东首届签约作家梅毅,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从事金融工作。几年前,广东文学院的一位负责人在《中篇小说选刊》上看到他写的《赫尔辛基的逃亡》,觉得不错,便鼓励他加入文学院。梅毅于是成为广东首批34名签约作家之一。他对记者说:“广东文学院的领导很有职业敏感,不遗余力地挖掘人才。这种对人才的承认很重要——对创作者来说,你就是再坚持,也会因得不到承认而丧失写作热情。”
创作是一项自由、个体、弹性大的工作。享受终身制的时候,作家经常会从事一些非文学的活动,多少会影响专业写作;实施签约制后,由于有了新的激励机制、管理规则,生活费用、出版资金有了保障,且不用操心一些杂事,可以专心写作。这样,作品的产量和质量无疑会大大提高。
女作家何卓琼签约后,创作了反映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的长篇小说《蓝蓝的大亚湾》,出版后反响不错。她认为:“因为是签约作家,重点选题有扶持。书的出版事宜都是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协联系和操办的,解除了后顾之忧。依我20多年的专业创作经验,作家签约应当是大势所趋。”
文学院——打破专业作家终身制,鼓励人才流动,保持文艺创作活力
作家合同签约聘任制是广东文学院的创举。
20年前,老一辈作家欧阳山等人倡议成立了专业文学创作机构———广东文学院,成为广东省作协下属的一个拥有36个编制的事业单位,对繁荣广东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专业作家体制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家终身制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人才的选拔与流动。同时,由于缺乏内部竞争机制,作家圈子里也养成闲适、倦怠、不思上进的作风。
为调动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和培养新生力量,广东文学院曾进行过努力,包括采取定额管理、人员分流、年终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等,但收效不大。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触动专业创作体制。所有的改革尝试都不可避免地在“专业作家终身制”这块石头上触了礁。
3年前,广东文学院开始创作体制改革。经过对深圳、珠海、湛江、汕头、梅州等地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各方意见,形成了改革基本思路:从体制上着手,打破专业作家终身制,改变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有利于解放创作生产力的激励机制。
这一机制立足于选题管理,通过公平竞争,推动正常人才流动,以保持文艺创作的蓬勃生机。随之产生了作家合同签约聘任制,首次招聘签约作家21人,院外作家13人。
第一届作家合同签约聘任制全面实行以选题管理为核心的契约管理形式:文学院原在编人员申报的选题经审批确认后,可与院部订立选题合同,继续留院从事创作。合同期内,除保留原工资福利待遇外,还可享受相关的创作津贴和出版资助;其他省内作家申报创作选题,经审批确认,即可与文学院签定选题合同,获得文学院提供的创作津贴和出版资助。被资助者不脱离原工作单位,但其在合同期内,享有文学院作家身份及相当待遇。
新方案——变养人为养选题,全面引进文学创作的竞争机制
今年4月底,广东首届签约作家3年期满,文学院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所有进入文学院的专业作家都将经过选题申报、筛选、签约才能获得聘任,且不再享受创作津贴。
按照“广东文学院第二届合同签约制改革方案”,第二届拟招聘签约作家40人左右,招聘对象为省内作家,包括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但已在广东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作家,重点关注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作家,在选拔粤东、粤西、粤北、粤中及珠江三角等地业余青年作家时,适当降低门槛,每个地区争取招聘3至5人。不再设院外作家,对未获聘的文学院原有创作人员,由作协另行安排工作。
广东文学院院长、作协副主席伊始表示,本次改革将变养人为养选题,全面引进文学创作的竞争机制。不过,这并不表明政府对文学事业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恰恰相反,政府对文学事业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加大了。第一届作家合同签约聘任制期间,每年平均投入36.6万元,这一届却达到60万元。
与作家签约制改革相配套,广东省还推出了“出精品”的举措。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廖红球介绍,作为中宣部实行重点文学创作资金扶持的两个试点省之一,广东省将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设立省重点文学项目创作扶持资金,扶持和奖励创作文学精品。
省作协——建立创作激励机制,打造新时期“文学粤军”
经过3年来的改革实践,广东文学创作取得可喜成果。文学院签约作家共出版长篇小说24部、长诗4部、各种文集20部、中篇小说11部、电视剧3部共76集、广播剧4部42集以及一批短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签约作家吕雷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筱敏创作的散文《阳光碎片》、《成年礼》,梅毅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领青年》、《失重岁月》等,引起文坛广泛关注。
广东文学创作再次进入黄金时期。廖红球用金字塔做比喻:广东文学创作的塔尖是全省300多名全国作协会员、广东文学院、广州、深圳和广州军区的专业创作机构;塔腰是2000多名省作协会员;塔基是各地级市的3000多名作协会员。
事实证明,采取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改革,不再把一批作家养起来,让他们躲在书斋里进行专业创作,而是通过设立文学资助的方法,鼓励竞争,对具有文化意义的严肃文学创作进行扶持,是一种科学、积极、明智的做法。目前,广东省扶持重点选题有三个特点:扶持重点在后期、在奖励、在培养,以早日打造出全国文坛瞩目的“文学粤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