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交管 你一言我一语
第15版(热点与对话)专栏:
共话交管 你一言我一语
贾建东(北京市公交车司机)北京交通拥堵,责任不全在交管方面。社会各方面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政府部门,要是早有点远见,对事物的预见性强些,在没有发生拥堵状况之前提早预防,就不会出现这个局面。现在可好,社会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交管部门了。
其次,就是交管部门的问题了。北京交通的拥堵,是和北京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北京的私家车、出租车每天都在大量的增长,导致了北京道路的拥挤。交管部门应该有计划地限制北京市车辆的增加特别是出租车的增加。李淼(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
北京太大了,想一下子处理好交通拥堵这样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对交管部门来说是很勉强的。
北京的路不窄,够宽,但有些不合理;北京的自行车和机动车的道路分行不明确,有的地段分行,有的不分行,由于这种分行的不明确性,导致了车辆的混行不畅,限制了行车速度;北京的车多,但相关的管理太少;北京的公交车多,但直达的少;北京的私家车多,但停车的地方少……北京交通的现状让它很难和一个国际都市的身份相匹配。马芳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交通管理缺乏“社会公平”的理念。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一种类似上下级的从属关系。这种不平等的管理模式导致了交通管理部门缺乏平等和服务的意识,其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和承诺信任度也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交通管理对于道路交通中的各种利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值得提出的是,在交通法规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很少有针对相关利益群体而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分析,这就加剧了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程度,忽视了对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目前,由于管理不公平、不合理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越来越多,比如在交管部门与被管理者之间、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和机动车驾驶者之间,甚至在机动车内部如出租车、公交车、私人轿车等各个群体之间也发生了各种利益冲突。
余鹏(北京一名大学生)我认为目前道路交通的管理缺乏全局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个路口堵车,很快会有交警赶到疏通,但周围的路口很少有其它交警配合,容易导致东西向好不容易放通,南北向又排起长龙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遍布各地的监控摄像头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每到一个路口会发现各方向的摄像头全都对准路口中央,越线闯红灯的肇事车辆倒是插翅难逃,但长长的车龙却全然不在视野之内。这就使得交警对道路堵塞的处理带有比较明显的滞后性,只能“亡羊补牢”,不能“防患于未然”。
如果监控系统在车辆较多、行驶缓慢时就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管制,只付出很小的代价,甚至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就能防止堵塞。而一旦堵塞发生,管制的规模就要扩大许多,疏通起来也很缓慢,可谓事倍功半。
交通事故是引起堵塞的重要原因,而现在两辆车因小刮小蹭双双横在路中央的情形仍随处可见,这就有待于北京市交管局关于“损失轻微的交通事故可由司机自行协商解决”办法的有效实施了。谭昕(北京移动公司职员)
哪条路堵死了,就说明那儿肯定没有交警。
你想啊,这道儿上这么多交通事故,如果没有交警及时处理,不堵车才怪呢。高峰的时候,车流量大,交警可以起到疏导交通的作用,那也可以缓解堵车现象。
还有就是一些旧的交通设施我觉得也是导致拥堵的原因吧。比如说复兴门桥,它是北京最早的一个桥了,刚建的时候肯定没有预料到多年以后的北京,机动车增加这么多,所以现在的复兴门桥根本应付不了这么大的车流,堵车也正常。边强(出租车司机)
在路口窄的地方不要设置交通灯,那车就可以顺畅地走下去。
道路设计不合理也是一种情况。就比如说三环、四环,为什么大家都把它们叫做停车场,就是因为进出口儿设置得太少了,车都没地儿进出怎么能不堵呢。(辛阳 宋谊斌 涂晓整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