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厦门:顺应民意谋发展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3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厦门:顺应民意谋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厦门:顺应民意谋发展 本报记者 余继军   厦门市杏林镇前场村农民'...

厦门:顺应民意谋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厦门:顺应民意谋发展
本报记者 余继军
  厦门市杏林镇前场村农民周焕生没想到,自己的一封信会引来市长张昌平。12月18日中午,张昌平走进周焕生家,笑着说:“你的一封信解决了14000人的吃水问题,很了不起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春节前村民们就能吃上自来水了!”
  原来前场村居住着1100多户村民和9000多个外来员工,全靠农家井水过活。今年连月干旱,生活用水成了全村人头痛的问题。周焕生“斗胆”给市长写信反映。17日中午,信送到张昌平手中。正在开会的张昌平当场表态:马上解决。当天下午,他与有关部门一起协商解决了前场村自来水管道入户所需的140多万元资金。
  在第一时间处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反馈,在厦门已成风气。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郑立中说:“要把我们想做的与群众所希望的紧密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所需,让群众自觉自愿参加,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厦门市委、市政府在转变作风中的深刻变化,激发着广大市民的创造力,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今年1至10月,厦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4.75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63元,同比增长9.4%。
  听民声,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今年11月初,厦门市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共86个取消、暂停执行的行政审批事项,涉及31个行政部门,“机动车辆租赁经营权”、“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粮油批发资格证”,这些过去的“政府权力”今后不再存在。
把权力交给群众,把公共信息公开,是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共识。今年7月1日,厦门市政府常务办公会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申请旁听。8月18日,厦门市建立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向市民通报全市重要情况。9月19日,厦门市首次请10位市民旁听录用公务员面试,如面试中有违纪行为,市民可以当即指出。
  在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厦门市大力推进“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审批管理方式。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东渡港报关联检中心等先后建立,并联审批作业方式在一些窗口推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建设项目从办理工程立项到领取施工许可证原来需要200至300个工作日,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经过3次“提速”,将所涉及的11个部门、27项审批手续集中到一个办事窗口,办理上述手续现在只需45个工作日。
  坐在厦门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窗明几净的大厅里,跑了多年项目审批的厦门特区房地产公司的职员王璟勋感慨万千:过去跑项目怕就怕拖你一年两年,好好的项目被拖黄了。现在好了,你慢了人家还催你。
  顺民意,协力共促城市发展
  今年3月底,厦门曾举办过一场高水平的国际马拉松赛。短短3个月,厦门筹备了一个万人参加的高水平马拉松赛,其冠军成绩是1988年以来所有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中最好的。
  这场大规模比赛源自厦门市民与政府的真情互动。去年12月4日,网友“马达”发出电子邮件,建议在厦门长43公里的环岛路上举办一项国际马拉松赛事,使其发展成为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齐名的传统赛事,再造一个厦门形象品牌。12月19日,厦门市政府正式决定申办厦门国际马拉松赛。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批复同意厦门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暨2003年全国马拉松锦标赛。
  这场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赛事赢得了市民的广泛支持。一名12岁男孩做通了母亲的工作,拆掉自家影响马拉松比赛线路的摊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多次来到组委会,执意要求成为志愿者。比赛进程中,10多万市民不断为运动员加油……
  厦门于2002年提出了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宏伟目标。今年5月,机关干部苏育群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了“关于厦门建设海湾型城市的思考和建议”。市领导看后说:这个报告思考深、建议实,值得一读。要在我们的干部中,尤其是中青年干部中提倡多思索、多进言的风气,提高我市的决策水平。市政府由此在全市开展了“为厦门建设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封“计策”收入政府“囊”中。干部群众在信中提出的许多建议,如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控制黄金商业地段的商品住宅建设,查处非法占地行为、狠刹违章抢建之风,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等,都已进入市里的决策视野并正在组织实施。
  解民忧,把群众冷暖记心上
  厦门市政府的施政过程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鲜明主线。政府信箱、市长邮箱、政府热线等就是这条主线上的“连接环”。
  厦门农业在GDP中占的比例不及4%,对财政的贡献不到0.1%,但农民却占全市人口的40%。近5年来,厦门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没有超过10%,城镇居民收入却一直以两位数增长。如何让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一直是厦门市领导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今年开春伊始,郑立中来到厦门岛外的田间地头。他走村入户,和村干部谈,和农民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清晰并坚定起来:跳出农业抓农业,通过缩小农村来发展农村,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最好抓手。其后,经1000人次起草修改、十易其稿的《厦门市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2年内,厦门岛内3个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向非农产业转移,岛外集美、杏林、海沧实现转移70%以上,同安区每个农村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
  今年,农民成了厦门市就业专场招聘会的主角。在同安区、集美区举行的3场农村富余劳动力专场招聘会上,近万名农民前来参加,实现劳动力转移3483人。截至目前,同安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达10228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1%,集美区完成转移1725人,完成任务的94.13%。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