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教育部负责人就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答记者问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0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教育部负责人就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答记者问 第12版(科教文专页) 专栏: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教育部负责人就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答记者问

第12版(科教文专页)
专栏: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
  ——教育部负责人就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温红彦
  编者按:我国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位于世界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我国的教育投入近年保持了较快增长,经费投入总量大幅度上升……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由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义务教育也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不久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近日,记者就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经费投入等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问: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国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您介绍一下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答:9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0余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大力推进“普九”目标的实现。截至2000年底,全国实现了“普九”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2002年更是达到92%。据2000年在巴西召开的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教育部长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位于九个国家的前列。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义务教育的发展,包括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加大政府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落实税费改革中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工作初见成效,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积极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采取措施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书本费和寄宿费。
  但是,我国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全国还有400多个县尚未“普九”,一些已经“普九”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巩固提高的任务很繁重等。
  问: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答: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1.0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使少数民族受教育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少数民族地区青壮年文盲率已平均降到了15%以下。其中朝鲜族、满族、哈萨克、蒙古族等7个少数民族文盲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给予重点支持。中央财政设立民族教育专款,对少数民族办学中的特殊困难给予必要的支持。此外,国家在分配其他各项教育专款时都给予民族地区特殊的倾斜。为加快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在招生和培养方面对少数民族考生采取“降分录取,先办预科打基础,后上本科专业,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等措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力度。到2002年,全国已有17个省、区和部委所属的100多所高校办有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年招生已达1.2万人。在本科和研究生统招政策上,采取“同等条件,优先录取”,“适当加分录取”等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升学深造机会。截至2002年,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总数为1990.57万人。
  问: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我国教育投入的情况。
  答: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一是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2001年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97年至2002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二是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快速增长。2002年,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这一数额,比2001年的2582亿元增加532亿元,增长20.6%;比1997年的1358亿元增加1756亿元,增长129.3%。1997年至2002年,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平均每年增幅达18.1%。
  三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连年提高,不断取得新突破。1997年至200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5%、2.59%、2.79%、2.87%、3.19%、3.41%。2002年比1997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是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
  问: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增加教育投入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中央出台了“1个百分点”政策(即: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一政策,是近几年来在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央财政“1个百分点”的政策出台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相继比照中央的做法,增加了本级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1998年至2002年,仅中央本级财政通过增加“1个百分点”,5年累计就比1997年(1997年中央级教育事业费仅为89亿元)增加教育经费489亿元。
  二是各级财政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了教职工工资支出。中央财政为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从2001年起,每年安排农村教职工工资转移支付资金50亿元,用于补助这些地区发放教职工工资。
  三是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1995—2000年,国家实施了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财政投入专款3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87亿元,共计126亿元。“十五”期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安排50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两期“义教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投入近200亿元,是我国有史以来财政资金投入最多的教育扶贫工程。
  四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务院决定2001年至2002年中央投入30亿元资金,加上地方多渠道筹措的资金,由教育部、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实施了“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到2002年年底投入危房改造资金总量达120亿元,共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000万平方米,使全国中小学危房比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
  五是1998年至2002年,中央共计安排148.2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加强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等学校扩招。
  问:国家在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答: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不断扩大资助范围,主要出台了以下两个重要措施:
  ——2001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助学金专款,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助学金制度的顺利实施,保证贫困中小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从2001年开始,中央财政增加投入,每年拨款1亿元,设立“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专款,全部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中小学生杂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每年约有100万名中小学生得到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的资助。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资助或减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如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杂费、课本费,对贫困的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其他省份,如河南、陕西、青海等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也都相继设立了义务教育助学金专款,对农村贫困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减免义务教育费用。
  ——200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试行对全国部分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用于向未完成“普九”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免费教科书的对象也由未“普九”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农村贫困中小学生扩大到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中小学生。其中,从2003年下半年起,对新疆经济困难的56个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截至目前,已约有170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问: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有什么新变化?
  答: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格局发生变化。199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为430亿元,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4.8%;2002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达990亿元,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8.2%,5年间增加了1.3倍。
  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更是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工资性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同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支持。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为359亿元,占全国财政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36.3%。在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的比重更大。
  问:全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数据是如何统计得出的?
  答:我国全面系统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始于1989年,此后,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每年年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教育、财政部门根据上一年度财务决算等资料,按照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制定的统一填报说明、统一的报表表式,组织各学校和有关教育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软件汇总程序,从最基层的单位开始填报《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经过乡镇、县(市、区)、地(市)、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逐级汇总,得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度的统计数据。全国年度的统计数据则由教育部汇总各省份数据得出。
  然后,教育部对全国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核对,包括抽样检查部分地区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再经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审核无误后,全国的经费统计数据才能最终确定。此后,完全依照统计结果,公开出版《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年度全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而且,每年由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3家联合向全社会发布《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提请社会监督教育的投入情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