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画卷——湖南长沙建设生态城市纪实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专栏:
绿色的画卷
——湖南长沙建设生态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 白剑峰
长沙是一座古城。从马王堆汉墓里风韵犹存的?侯夫人,到铜官窑里富丽精美的唐釉瓷器;从走马楼的三国吴简,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深厚的湘楚文化底蕴令人惊叹不已。
长沙是一座绿城。岳麓叠翠,湘江拥碧,随处可见的“绿肺”使古城显得生机盎然。近年来,长沙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5219.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2.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74平方米。
“和沿海一些旅游城市相比,长沙不算最美,但却极富韵味。”一位美国著名企业家这样说。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长沙正在成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
城市建设的“绿线”
如果说,岳麓山、桔子洲是大自然赐予长沙的遗产,那么,湘江风光带、五一广场、芙蓉广场等城市景观则是近年来长沙人的佳作。许多市民感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广场,这么多绿色。”
几年前,长沙市委、市政府曾专门派出考察团到各地参观城市建设。回来后,他们的共同感受是:站在长沙看长沙,长沙是发展了;跳出长沙看长沙,长沙是落后了。实践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只有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于是,一场城市生态建设大会战迅速打响。
一座缺乏绿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按照“显山露水见秀”的思路,长沙市提出了“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空地兴绿、拆围建绿”。他们要求各区要有绿化广场,街道要有绿色园林小品,乡镇要有公园,单位要有绿地,力争“建设一个项目,改善一片环境”。为了修建五一大道绿化广场和绿化带,市政府投资达10亿元,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目前,所有的新建道路和住宅小区都做到了绿化配套。长沙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洲、城自然优势,突出建筑和生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许多市民实现了“开门见绿”的梦想。
江水污染、垃圾遍地、噪音扰民,这些环境问题曾严重影响着长沙的形象。2001年,长沙市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湘江水质恢复清澈,城市露天垃圾绝迹,环境噪音符合标准。
如今,长沙的烟囱不再浓烟滚滚,取而代之的是湛蓝的天空;湘江水质日益清澈,重见渔人张网;露天垃圾不见踪迹,大小街道清洁整齐;交通干线噪音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低于国家标准。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指出:城市发展中不仅要有“蓝线”、“红线”,还要有“绿线”,即严格的绿地规划。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不仅难以持久,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相反,良好的生态环境则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管理的创新
现代化的城市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建设和管理的珠联璧合,使长沙古城保持了持久的清洁美丽。
长沙的城市管理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由于体制不顺,城管无法可依,管理政出多门,以至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2000年,国务院批准长沙市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长沙市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公开招聘600余名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执法队员,将“杂牌军”改为“正规军”。新组建的城管部门被授予市容环卫、城市规划、市政、园林绿化、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7
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长沙市在全国独辟蹊径,从市公安局抽调100名干警组建城管警察支队,配合城管综合执法工作,形成“城管为先锋,公安为后盾”的管理模式,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前所未有。
违章建筑是城市的“顽症”。过去,由于权限不够,城管部门在执法中经常遇到阻挠,甚至被市民告上法庭。如今,城管综合执法有了强有力的法律后盾,因而势如破竹。3年来,全市共拆除违章建筑500多万平方米,拆除后全部还绿、还路,避免了“死灰复燃”,百姓拍手称快。广济桥是一个老商业区,穿腹而过的立交桥曾被人们视为经商宝地,桥下到处是乱搭乱建的棚户。此地历经数次整顿,面貌依旧。在去年的大规模执法行动中,城管部门一举拆除了违章建筑,疏通了交通“瓶颈”。如今,这里井然有序,绿草如茵,并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巨变。一江两岸、三环六桥、西文东市……长沙正在展开一幅绿色的画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