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发展教育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九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0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发展教育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九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 第7版(国际) 专栏:   发展教育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九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

发展教育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九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

第7版(国际)
专栏:

  发展教育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九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
  薛澜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指出:“促进世界全体人民(不论国家、地区、种族、性别和贫富)的教育和技能发展,消除愚昧无知,大力培养人力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劳动力转向资本,从资本转向知识;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于资本和劳动力的特征,它既是生产要素,又是消费对象;而教育是知识生产、传播、应用的先决条件,教育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知识经济下,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并由此形成各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开发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持系统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和重大战略决策。
  事实上,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讨论由来已久。自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兴起,教育对改进生产技术、促进生产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亚当·斯密具体叙述了教育的资本价值,认为“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大卫·李嘉图指出,教育是训练好习惯、培养上进心、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工具,如果没有教育,人们就会贫穷。斯图加特·密尔同样强调受过教育对劳动力的重要性。
  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各国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寻求分析探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舒尔茨指出,教育是一项生产性投资,其结果可看作资本的一种形式;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和知识的增进;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时就认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的33%贡献率是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而据丹尼森在1974年出版的《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一书中的测算,美国1929—1969年的40年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平均高达23.83%。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
  自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后,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无论从理论认识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竞相进行教育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以使劳动者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例如在亚洲,义务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在东亚大部分国家,中等和初等教育已经普及。南亚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战后日本经济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飞速增长,成为教育投资或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成功典例。据研究,在1960—1978年近20年中,注重人力资本密集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4.68%,而实施物质资本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则为3.86%。进入20世纪80年代,差距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高、积累快的企业、国家和地区,产出和经济增长就越快;反之则反。同样,一个企业、地区和国家经济增长得越快,人力资本就积累得越快。同时,教育也已成为个人经济收益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世界银行高级专家萨哈罗普勒斯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做了大量的跨国研究,得出1994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世界平均的个人收益率为30.7%、17.7%和19%,并指出了世界三个层次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趋势分别为18.4%、13.1%和10.9%。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优质人力资本能迅速集聚大量物质资本,知识对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具备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决定力量。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银行在2002年的一份报告中,专门针对高等教育在构建知识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发展高等教育对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知识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只有生产要素与投入达到最有效的组合,生产系统才会具有高效率。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投入要素,对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我国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看,教育与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农业劳动者的构成中,小学与文盲、半文盲人数比重很大,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7年,相应的年劳动生产率为1474元/人,是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中最低的。工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年,年劳动生产率为14784元/人,约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10倍。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6.6—8.7年之间,年劳动生产率也是农业的3—7倍。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方面旧的传统产业不断萎缩,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同时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种转变的顺利实现要以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为前提。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从起飞前的传统社会,依次经历各阶段才实现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最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在起飞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也逐步增大;在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最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最大。以战后日本的发展为例,日本战后经历了起飞阶段(1950—1970年)和工业化阶段(1970—1979年),这两个阶段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和5.4%,人力资本的提高分别为0.5%
  和0.6%,其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从起飞阶段的4.9%提高到工业化阶段的11.11%,变化巨大。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教育发展水平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以中国为例,2003年2月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在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如美国和韩国,25—6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的比例分别占87%和66%。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分别占35%和23%。相比之下,中国2000年25—64岁人口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只占18%,受初中以下教育者占8.2%,受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者比例高达42%。每百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则不足5人。世界银行2002年的报告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教育尚未能给知识创新作好充分准备,在高度竞争的世界经济中“正处于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中”。
  在新世纪中国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建立适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中国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一环。中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在新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下,如何保持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改革教育投资体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贯彻与实施,确保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先导作用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历史责任,也是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