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重建路不平坦——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浅析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2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重建路不平坦——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浅析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重建路不平坦 ——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浅析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10月24日在'...

重建路不平坦——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浅析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重建路不平坦
——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浅析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10月24日在马德里闭幕的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为伊重建筹款。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筹到33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数额之高超乎预料,但同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评估报告中提出的2007年以前伊重建至少需要550亿美元还相差很远。与会国围绕捐款数额展开的紧张谈判,再次表明国际社会在伊问题上依旧分歧严重。由于美国继续主导局势,伊重建前景仍不明朗,且令人十分担忧。
  本次会议是由美国、日本、欧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核心小组”倡议召开的。有73个国家、21个国际组织和13个非政府组织及伊拉克临管会的代表参加,与此同时,来自45个国家的330多名企业家也汇集马德里,研究和探讨私营部门在伊重建中可发挥的作用和在伊投资的可能。这是今年以来就伊问题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与会备受关注。安南在开幕发言中强调指出,伊重建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三个因素:伊的安全形势、主权保障及其未来政府的合法性。他认为,政治重建对推动整个重建进程十分重要,但重建的启动不能完全等待伊主权的恢复。他认为伊当前形势很不容乐观,他呼吁各国慷慨解囊,并主张把筹集到的钱优先用于伊基础设施、教育、就业、农业和水源等14个亟待重建的部门。此间媒体认为,如果安南不参加,会议就带有过重的“美国印记”,效果也就值得怀疑。
  捐款问题是争论的焦点。在该不该捐、捐多少资金和如何管理及使用资金等问题上,不少国家态度谨慎。尽管美国做出一定的承诺,仍有许多国家不大情愿捐献。即便是捐助国,心态也不尽相同。一些国家直到会议结束前夕才最后表态。捐助内容部分为无偿人道主义援助,其他则为低息贷款或出口信贷,以及通过提供物资、设施服务和技术资助等方式支持伊重建。
  致使与会国犹豫不决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伊政权的合法性及联合国在伊重建中的作用尚未解决。美英占领当局始终不愿在这两个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也拒绝就恢复伊主权问题做任何承诺。占领当局在伊重建中仍起主导作用,并按其意愿分配建设项目,致使项目分配不合理,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此次会议决定建立一个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伊拉克人参与的多边基金会,对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但该机构对占领当局究竟有多大约束力还难预料,援助资金中直接用于伊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数额也很有限,多数将投入美国控制的治安和石油生产这两个领域。二是伊政局不稳,安全形势恶化,社会治安混乱,暴力袭击事件不断,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被迫压缩到最低限度。一位与会的企业家说,没有基本的安全和法律保障,就谈不上投资和经济建设。三是经过长期的战乱和经济制裁之后,伊有高达3000多亿美元的债务负担,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依据国际开发计划署的估算,伊重建头一年只需90亿美元,但伊有能力消化的资金不超过50亿美元。
  尽管联合国安理会10月16日刚刚一致通过了1511号决议,但西方国家在伊问题上立场仍不一致。欧洲国家中只有英、西、意、荷兰和瑞典5国加入捐助国行列。欧盟许诺给予15亿美元的援助。法国和德国仅同意在欧盟框架内出点钱,两国同俄罗斯一样,都认为“捐款条件还不成熟”,伊重建应与整个政治进程同步,让伊拉克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恢复伊主权才是当务之急。欧盟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在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面对伊重建所需的巨额开支,不要指望反对军事入侵的欧洲国家有多大热情”。此外,在伊债务问题上美欧争论也很大。美在会议期间再度施压,要求法、德、俄放弃对伊的部分债权。而在这几个主要债权国看来,依靠石油收入,伊将会具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马德里会议表明国际社会正加速启动伊重建进程,但是,在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重建之路绝不平坦。(本报巴黎10月27日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