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搭起“神五”飞天的云梯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2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搭起“神五”飞天的云梯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耸立在茫茫大漠深处的载人航天发射设施,像一尊尊无字的丰碑,记载着共和国发奋图强、天宇拓荒的'...

搭起“神五”飞天的云梯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耸立在茫茫大漠深处的载人航天发射设施,像一尊尊无字的丰碑,记载着共和国发奋图强、天宇拓荒的历程,也凝聚着总装某特种安装总队官兵的心血与汗水,融入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搭起“神五”飞天的云梯
刘程 张希文
  2003年10月15日9时09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冲出发射塔的拥抱呼啸着飞上太空。人们为飞船的腾飞欢呼,更为中华民族实现千年的飞天梦想而自豪。
  当飞船从巨大发射塔的怀抱中冲天而起遨游太空时,总装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的官兵们万分激动,因为是他们历时5年亲手建成了这座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港。
  鏖战导流槽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一列闷罐军列经过4天4夜,驶进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个无名小站,总装某特种安装总队数百名官兵又一次征战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打响了建设载人航天发射港的会战。
  导流槽的开挖是发射场建设的第一战役。它是处于发射塔架底部的基础设施,为双面导流槽,主要用于将飞船发射时火箭助推器点火产生的烈焰沿设计的双面导流槽导至塔架外侧,以消除其对周围的损坏。它是我国载人航天最大、最关键的基础性工程。
  导流槽独特的地下构筑,加之戈壁滩平原胶结岩特有地质结构,机械挖土很难连续作业,给施工增大了难度。总队技术人员从环境土质和工程本身特点深入分析,找准导流槽施工的主要难点、疑点,创造性地解决了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难题:如针对砂类胶结岩特有土质坚硬难挖特点,采用松散性爆破技术;针对导流锥面的角度和弧度要求精度高及导流槽耐火混凝土铝酸盐耐火水泥的特殊性,分别采用预埋螺杆和双面交汇控制模板技术及控制性混凝土浇注喷射技术等,为以后在戈壁滩等类似土层结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范例。
  在导流槽混凝土浇注施工中,由于吊车车体与施工面距离太远,模板吊装成了难题。面对这一情况,从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连长吕宏亮和大家一起琢磨,最后设计出了一台流动的特种小车。他们先将模板吊到小车上,然后再用导链将模板吊装到位,不仅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导流槽施工中,二营是主攻单位。营长邴光利由于常年高强度施工,患了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起来站立不住,有时不得不倚靠在脚手架上歇一会儿。有几次,腰疼得实在支撑不住了,他就把一块草席铺在工地上,趴在上面指挥施工。
  建造“第一门”
  飞船总装垂直测试厂房是整个发射场系统的关键性设备之一,是新的“三垂”(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发射模式区别旧模式的主要标志。74米高的厂房升降推拉钢大门安装,是工艺要求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此大门门洞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由六扇门组成,每扇高12.6米,宽14米,大门总重量达350多吨,堪称“亚洲第一大门”。
  大门安装高度高,每扇门重近50吨,况且门洞面积大,高空悬空作业,没有作业面,危险性很大。又面临工期紧,施工场地狭窄,空中地面交叉作业多,加之设备重、安装位置特殊、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负责此项工程的高金生、展才兴等高级工程师带领技术人员,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探索施工方案的改进创新,决定以卷扬机、倒链、滑车等以“土”为特征的简单起重机具,通过新技术与老设备的结合来完成超高大型设备的安装。
  针对超高、超重钢大门安装施工存在的大门吊装难、门扇门框安装精度控制误差难等情况,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利用结构承重的“土洋结合”的特种安装工序:大门吊装他们采取“人字扒杆小角度变幅技术”,大门运输采用“拖架防侧翻拖滚技术”,门框门扇安装采用“多点精度控制技术”等,创造了用简单施工机具安装超高大型门类设备的先例,省时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在厂房升降推拉钢大门安装中,一营一连的10多名起重工、电工、钳工、电焊工等“能工巧匠”起的作用也不小。升降推拉式钢大门,通过卷扬机向上提,要用滑轮、钢丝绳、倒链进行逐级穿绳、吊升。起重工杨学斌练就一手绝活,他能分毫不差地将卷扬机钢丝绳快速地穿在大门两边的20多个定滑轮上,在提升过程中,钢丝绳在滑行中容易从定滑轮轨道中出轨,一旦出轨,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钢丝绳出轨,他手握一根五指粗的撬杠,不停地将拉动中的钢丝绳用力撬回,使其归位,几个小时下来,他的手腕肿得老粗,手上磨满了血泡。
  飞船垂直测试厂房升降推拉钢大门安装,填补了一项国内非标机械设备安装技术的空白,此工程获国家建筑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铺就“通天路”
  发射塔架与垂直测试厂房之间,要修建一条长1500米、宽20米的飞船活动钢平台专用轨道,堪称目前我国最宽的铁路。这条无缝重轨铁路,连接发射塔架和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主要用途是当飞船和火箭在总装测试厂房完成测试后,载着船箭组合体的活动钢平台,在自发电源的驱动下,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出发,通过这条专用轨道运至发射工位。总队官兵称它为“神舟”飞天的“天路”。
  活动钢平台专用轨道,需要把几百根重钢轨道焊接成两条无缝路轨,并在轨温60摄氏度至零下30摄氏度条件下,保证钢轨焊接质量,其温差之大在我国被称为无缝线路的禁区。工程技术人员大胆探索、反复试验,首创我国无缝重钢轨道焊接新技术:选择最佳的锁定温度,运用预热和定时自动注塞新工艺,解决了在90摄氏度温差条件下,无缝轨道不被拉裂、不发生变形的国内难题,保证了发射任务中火箭、飞船垂直运输无颠簸、无震动。
  螺栓是轨道地基的重要预埋件,要求预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3毫米。在没有资料参考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营长邴光利和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最佳方案:先将两组角钢按要求打出孔洞,保证螺栓间距准确,再用螺母和套管将螺栓卡在定位角钢上,保证螺栓标高不变,固定定位角钢,确保螺栓不偏移,确保了预埋精度。
  轨道地基下面浇注混凝土,需要人工提着10多斤重的振动棒,在浇注的地方不停搅匀、捣实,有时还要兼顾将没有被搅碎的小石头粉碎。陈永华、肖三飞两人天天双手攥着7厘米粗的振动棒较上了劲。振动棒前头是个三四十厘米的铁头,通电后整个振动棒振动力很大,为使其保持稳定,他们要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前部,因前部吸附力强,一些砂砾粘着其上,他们的手常被这些砂砾磨破。有一次,连续15个小时的突击,他俩的胳膊几近麻木,双手被磨破、鲜血直流,手里握着的振动棒也被血染红了。官兵们就像他俩一样铸就了工程兵的骄傲。(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