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九江:三大“民心工程”暖民心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2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九江:三大“民心工程”暖民心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九江:三大“民心工程”暖民心 本报记者 余清楚   10月2日'...

九江:三大“民心工程”暖民心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九江:三大“民心工程”暖民心
本报记者 余清楚
  10月2日中午,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老马渡社区93号特困户陶三保家简陋的饭厅里,一场拉家常式的对话让人感到格外亲切。“老陶,圣通平是不是定时服用?高血压的毛病控制了吗?”“这一年来身体还不错,药没有断过。您帮助我找到的门卫工作比较适合我的身体……”
  在老陶家,九江市委书记刘积福来到卧室和厨房,摸一摸棉被厚不厚实、看一看米缸里的米多不多……老陶是九江电瓷厂下岗职工,身体不好;妻子下岗,女儿前年考入九江卫校,全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去年9月,九江市委实施了“互助”工程。陶三保成为市委书记刘积福的帮扶对象。
  九江市委、市政府领导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在上级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实施了移民建镇、破解农民致富难题和扶助城市困难群众工程。这三大“民心工程”,件件实事,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
  移民建镇,45万农民告别水患
  袁学清一家五口自去年12月搬进了星子县钱湖中心村的3层楼房,种上了30亩水田,日子过得好舒心。他原住在泽泉乡观音桥村岭上袁组,常年水患让他家里一贫如洗。移民建镇,使他告别了水患。
  1998年特大洪灾后,九江在沿江滨湖地区实施了规模宏大的移民建镇工程和长江干堤整治工程及鄱阳湖治理工程,已新建、扩建集镇57个,新建中心村196个,迁移11.18万户、45.74万人。
  九江市把移民建镇作为“民心工程”来抓,着力在“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本着减灾和防灾并举、生产和生活并重的原则,九江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样板村镇,并把移民建镇与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
  为帮助移民致富,九江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剂、分配基本生产资料,确保移民得到当地农民平均数量的土地;加大荒山、荒坡利用力度,稳定耕地数量;大力发展避洪农业;引农进城,转移部分移民从事二、三产业。45万移民普遍告别了贫困。远离水患的农民,通过发展避洪农业,由怕水到亲水,在珍珠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中尝到了甜头。整修一新的长江干堤和鄱阳湖圩堤给沿江滨湖地区的300万九江人民带来安宁。据统计,2002年湖区移民人均纯收入达2526元,比1998年增加700多元,比非湖区群众高25%—30%。今年湖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可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240元。
  九江市有5.86万生存在恶劣环境中的农村贫困人口。为解决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脱贫难题,九江市果断启动了搬迁式移民帮扶工程试点工作,资助搬迁了特困户224户。移民搬迁前人均收入只有350元左右,搬迁后人均收入接近800元,绝大部分已经脱贫,不少特困农户开始致富。
  帮扶活动,破解农民致富难题
  九江市委、市政府针对农民在增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资金、科技、市场等四大难题,以解决资金难为突破口,在全市倡导开展了帮扶活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着感情,身体力行,纷纷为所联系的农户解决资金困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有的干部还用自己的工资为农户贷款担保。
  去年1月5日,刘积福帮助永修县立新乡南岸新村的养牛专业户邹新华解决贷款3万元。如今,邹新华已办起新华肉牛养殖基地、永修肉牛人工授精站,年创利润9万元以上。邹新华还将人工授精的杂交牛分给农户放养后再回收,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干部为农民联系贷款,帮助农民跑项目、找市场,使不少农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至今年9月底,仅九江农村信用联社就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5.9亿元,比去年全年还多0.5亿元。
  郏贞福是浙江新安江移民,20世纪60年代落户到德安县。2000年初,他从车桥镇来到河东乡上畈村,建设花卉基地,开始规模不大。为支持老郏做大做强花卉业,两任县委书记分别帮他解决贷款2万元,乡党委书记、乡长也分别为他担保2万元。现在,老郏已建了占地100亩、有大棚200座的花卉基地,并成功培育出非洲菊花苗,花卉销往广东、湖北、安徽。如今,他已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并打算扩大到300个大棚。
  据统计,到目前,全市干部共有2.12万人次为2.34万户农户担保贷款8968.1万元,发展生产项目2.14万个。通过解决资金困难,全市培育各类农业示范户9625户。
  “援助工程”,情系万家
  为帮助城市贫困职工,九江市有1.76万名正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援助工程”。目前,已援助1.29万户,捐款捐物折合472.92万元。
  2002年9月28日,九江市特困职工救助中心正式向市民开通了两条“特困救助热线”,24小时昼夜受理各方的求助和捐助。当天,首次向15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了救助款和救助物资。目前,“特困救助热线”已救助1.2万人,救助款折合人民币187.6万元。
  曹丽是未就业的中专毕业生,父亲残疾、母亲无业,家中还有正在读书的弟妹。九江交通稽征分局将计划安排本单位家属子女的8个公路收费员的岗位全部提供给特困职工或其子女。民政部门从特困职工的名单中找出符合条件的人选,稽征分局一一上门核实,最后确定了曹丽等8人加入到稽征队伍。
  在万名干部结对帮扶中,各级干部提供就业信息1890条,安置再就业1351人,办各类实事1703件。九江市委一位副书记在部队曾立过一等战功,他用自己12年的伤残军人补助金,援助了九江学院师专校区6名特困生继续上学。
  今年4月,为了拓宽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门路,九江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再就业“一城两园”工程。“一城”即“再就业商城”,为入驻商城创业的下岗职工提供财政贴息贷款和减免房租税费等优惠政策。“两园”就是再就业工业园和再就业农业园。下岗职工再就业主要采取自主创业和进园打工两种形式。对自主创业者,政府出钱租赁耕地和水面,两年内不收租赁费;对进园打工者,政府出钱购买岗位,每人每月补贴150元,确保其月工资不低于400—500元;对进园自主创业者,每人提供5000—2万元的贴息贷款。庐山区在再就业商城安置了下岗职工400人,再就业农业园安置下岗职工102人,再就业工业园安置了97人,并在10家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职工近2000人。都昌县将县城黄金地段的商业城开辟为再就业商城,吸引了100余名下岗职工前来就业。瑞昌市、彭泽县建立了“再就业一条街”,浔阳区创建了“再就业示范街道”、“再就业明星社区”。
  九江市“援助工程”取得很好效果,“再就业援助”共安置就业3.04万人,为下岗职工提供小额贷款669.3万元、减免各种税费103.8万元,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14万本;“对困难学生资助”共资助4.58万人、捐款210.9万元、减免学杂费362.2万元;“社会互助”共帮扶7.31万人,帮扶金额247万元,捐物15.12万件。
  三大“民心工程”的实施,得民心,合民意,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前9个月,九江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同比增长,其中,财政总收入已完成19.28亿元,同比增长22.6%,全年可完成财政总收入28亿元。县域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过亿元。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